
【化】 macroscopic equilibrium state
在汉英词典视角下,"宏观平衡状态"(Macroscopic Equilibrium State)指一个物理系统在宏观尺度上所有可观测性质(如温度、压力、浓度)均保持恒定且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以下从术语构成、科学内涵及权威来源展开分析:
宏观(Macroscopic)
汉语中"宏观"指物质系统的大尺度整体特性,与"微观"相对。英语对应"macroscopic",源自希腊语"makros"(大)与"skopein"(观察),强调忽略微观粒子细节,关注系统整体行为。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牛津物理学术语词典》
平衡状态(Equilibrium State)
指系统内部及系统与环境间无净能量/物质流动,所有驱动力(如温度梯度、化学势差)为零的稳定态。英语"equilibrium"源于拉丁语"aequilibrium"(平衡),在热力学中特指熵最大化的状态。
来源:IUPAC《化学术语纲要》;《热力学国家标准术语》(GB/T 3102.4-1993)
宏观平衡状态需满足以下核心特征:
示例:封闭容器中的水-水蒸气系统在恒定温度下达到气液两相共存,即宏观平衡状态。
来源:王竹溪《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Kittel《热物理学》(W.H. Freeman出版社)
汉语定义
"宏观平衡状态是热力学系统在不受外界影响时,宏观性质长时间保持稳定的状态。"
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卷》
英语定义
"A macroscopic equilibrium state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ationarity of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e.g., P, V, T) and the absence of internal flows."
来源:IUPAC Gold Book (doi:10.1351/goldbook.M03666)
来源:Smith《化工热力学》(McGraw-Hill);《大气科学辞典》(气象出版社)
结语
"宏观平衡状态"作为热力学核心概念,其汉英术语均强调系统宏观属性的时空不变性,是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基石。如需扩展阅读,可参考上述经典著作及国际标准术语库。
宏观平衡状态是热力学和物理系统中的重要概念,具体解释如下:
宏观平衡状态指在没有外界作用(如做功、传热等)的条件下,系统的宏观性质(如温度、压力、密度等)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例如,封闭容器中的气体若各处的温度、压强均匀且稳定,即可视为处于宏观平衡状态。
宏观平衡状态常涉及热力学系统(如气体、液体),而物理中提到的“平衡状态”(如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属于力学平衡,需区分两者。热力学平衡通常包含三种类型:
宏观平衡状态是系统在孤立条件下的稳定均一状态,需同时满足无外界作用、内部性质均一且时间维度上恒定。这一概念在热力学研究中具有基础意义,常用于分析理想气体、相变等过程。
百听不厌舶来品不交合不是无辜的财产的增加锤骨杓单一产品出售等方性的分层比率或还原估计副号灯弗-卡二氏反应跟跖的国外支付核子回反感觉甲苯海明加强管经济上的复原再造级数的绝缘导线领事馆墙草碱浅甲沟炎倾斜角动作奇偶校验电路栅条填充塔事实上的国民水刷赎买铁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