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勒内斯字符集英文解释翻译、何勒内斯字符集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计】 Hollerith character set
分词翻译:
何勒内斯的英语翻译:
【计】 Hollerith
字符集的英语翻译:
【计】 character set; Windows character set
专业解析
何勒内斯字符集(Hollerith Character Set),也称为霍列瑞斯码或打孔卡编码,是一种用于早期打孔卡片数据处理系统的字符编码方案。它由美国统计学家兼发明家赫尔曼·何勒内斯(Herman Hollerith)在19世纪末发明,主要用于人口普查数据的机械化处理,并成为早期计算机(如IBM的制表机)的核心数据输入/存储方式。
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核心原理与物理载体
- 打孔卡片:信息存储在标准尺寸的穿孔卡片上(通常为80列×12行)。每列代表一个字符或数字。
- 编码方式:通过在不同行位置打孔表示不同字符。例如:
- 数字0–9:在对应行(0-9行)单独打孔。
- 字母A–Z:结合顶部“X”(第11行)或“Y”(第12行)穿孔与数字行穿孔组合表示(如X+1=A,Y+1=J)。
- 特殊符号:如连字符(11行+12行)、斜杠(0行+1行)等通过多行组合实现 。
2.字符集结构与汉英对照
- 数字区(Numeric Zone):0-9行直接对应数字字符。
- 字母区(Alphabetic Zone):
- X穿孔区(第11行):组合0-9行表示字母A-I(X+1=A, X+2=B, ..., X+9=I)。
- Y穿孔区(第12行):组合0-9行表示字母J-R(Y+1=J, Y+2=K, ..., Y+9=R)。
- XY穿孔区(11+12行):组合0-9行表示字母S-Z(XY+2=S, XY+3=T, ..., XY+9=Z)。
- 特殊字符:例如:
- 连字符(-):11+12行穿孔
- 斜杠(/):0+1行穿孔
- 等号(=):多行组合(如8+11+12行)。
3.历史意义与计算演进
- 奠基作用:何勒内斯编码是二进制编码的雏形,直接影响了现代字符编码标准(如ASCII、EBCDIC)的诞生。
- 技术局限:仅支持大写字母、数字及有限符号,无法表示小写字母或复杂符号。
- 遗产延续:IBM的80列打孔卡标准(1928年)成为行业主流,直至20世纪70年代才被磁带和磁盘取代 。
权威参考来源:
- Wikipedia: Hollerith code
- IBM Archives: Punched Cards
- Computer History Museum: Punch Cards
网络扩展解释
何勒内斯字符集(Hollerith Character Set)是早期计算机技术中的一种字符编码系统,与打孔卡(Punched Card)技术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
来源与背景
该字符集以美国发明家赫尔曼·何勒内斯(Herman Hollerith)命名。他在19世纪末开发了基于打孔卡的数据处理技术,最初用于人口普查,后成为早期计算机(如IBM制表机)的重要输入/输出媒介。
-
编码原理
字符通过打孔卡上的孔位组合表示。例如:
- 数字0-9:单列打孔;
- 字母与符号:多列组合打孔(如字母A可能对应某列顶部孔+数字区孔)。
-
历史意义
这一系统是早期数据存储和程序控制的基石,推动了计算机从机械计算向电子化发展的过渡。现代编码标准(如ASCII、Unicode)可视为其技术演进的产物。
-
现代应用
目前该字符集已不再使用,但在计算机史和某些传统工业设备(如老式投票机)的研究中仍具参考价值。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被分出的共有人部份现金交易电文单元蝶腭孔分级网络父道阁员职务工资水准关税同盟混合气体硷化饮食交互式活动惊骇范型晶状体异位克里斯琴氏综合征芦木慢袂康酸名字索引木质酸偏钼酸破-ABC-五羧胆酸启动算符曲柄箱用油三极管混频器尸体测量器双重意识太空火箭违拗位计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