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勒内斯字符集英文解釋翻譯、何勒内斯字符集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Hollerith character set
分詞翻譯:
何勒内斯的英語翻譯:
【計】 Hollerith
字符集的英語翻譯:
【計】 character set; Windows character set
專業解析
何勒内斯字符集(Hollerith Character Set),也稱為霍列瑞斯碼或打孔卡編碼,是一種用于早期打孔卡片數據處理系統的字符編碼方案。它由美國統計學家兼發明家赫爾曼·何勒内斯(Herman Hollerith)在19世紀末發明,主要用于人口普查數據的機械化處理,并成為早期計算機(如IBM的制表機)的核心數據輸入/存儲方式。
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核心原理與物理載體
- 打孔卡片:信息存儲在标準尺寸的穿孔卡片上(通常為80列×12行)。每列代表一個字符或數字。
- 編碼方式:通過在不同行位置打孔表示不同字符。例如:
- 數字0–9:在對應行(0-9行)單獨打孔。
- 字母A–Z:結合頂部“X”(第11行)或“Y”(第12行)穿孔與數字行穿孔組合表示(如X+1=A,Y+1=J)。
- 特殊符號:如連字符(11行+12行)、斜杠(0行+1行)等通過多行組合實現 。
2.字符集結構與漢英對照
- 數字區(Numeric Zone):0-9行直接對應數字字符。
- 字母區(Alphabetic Zone):
- X穿孔區(第11行):組合0-9行表示字母A-I(X+1=A, X+2=B, ..., X+9=I)。
- Y穿孔區(第12行):組合0-9行表示字母J-R(Y+1=J, Y+2=K, ..., Y+9=R)。
- XY穿孔區(11+12行):組合0-9行表示字母S-Z(XY+2=S, XY+3=T, ..., XY+9=Z)。
- 特殊字符:例如:
- 連字符(-):11+12行穿孔
- 斜杠(/):0+1行穿孔
- 等號(=):多行組合(如8+11+12行)。
3.曆史意義與計算演進
- 奠基作用:何勒内斯編碼是二進制編碼的雛形,直接影響了現代字符編碼标準(如ASCII、EBCDIC)的誕生。
- 技術局限:僅支持大寫字母、數字及有限符號,無法表示小寫字母或複雜符號。
- 遺産延續:IBM的80列打孔卡标準(1928年)成為行業主流,直至20世紀70年代才被磁帶和磁盤取代 。
權威參考來源:
- Wikipedia: Hollerith code
- IBM Archives: Punched Cards
- Computer History Museum: Punch Cards
網絡擴展解釋
何勒内斯字符集(Hollerith Character Set)是早期計算機技術中的一種字符編碼系統,與打孔卡(Punched Card)技術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
來源與背景
該字符集以美國發明家赫爾曼·何勒内斯(Herman Hollerith)命名。他在19世紀末開發了基于打孔卡的數據處理技術,最初用于人口普查,後成為早期計算機(如IBM制表機)的重要輸入/輸出媒介。
-
編碼原理
字符通過打孔卡上的孔位組合表示。例如:
- 數字0-9:單列打孔;
- 字母與符號:多列組合打孔(如字母A可能對應某列頂部孔+數字區孔)。
-
曆史意義
這一系統是早期數據存儲和程式控制的基石,推動了計算機從機械計算向電子化發展的過渡。現代編碼标準(如ASCII、Unicode)可視為其技術演進的産物。
-
現代應用
目前該字符集已不再使用,但在計算機史和某些傳統工業設備(如老式投票機)的研究中仍具參考價值。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阿米巴膿腫白令海峽并行數據檢索操作多尋址房水靜脈發射率氟胞嘧啶傅裡葉變換感到遲疑不安公共道德夠本銷售量骨盆面衡平所有權腱骨化甲醛磺胺噻唑激磁損失競争性供給極夜舉力可移植系統勞倫斯射線實驗室的翻譯程式語言類淚腺睑部連接查尋硫酸紫黴素棉絮塞前束折取範式殺父母伸張太陽熱力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