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北乌头英文解释翻译、北乌头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Aconitum kusnezoffii Maxim.

分词翻译:

北的英语翻译:

north; northward

乌头的英语翻译:

aconite
【化】 aconite
【医】 aconite;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monkshood; wolfsbane

专业解析

北乌头(学名:Aconitum kusnezoffii),是毛茛科乌头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俄罗斯远东及朝鲜半岛等地。以下是其汉英词典角度的详细释义及特性说明:

一、核心释义

  1. 中文名称:北乌头(拼音:běi wū tóu

    英文名称:Kusnezoff Monkshood(直译:库兹涅佐夫乌头)或 Northern Monkshood(北方乌头)。

    学名: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 (命名源于俄国植物学家Alexander von Kusnezoff)。

  2. 植物特征:

    • 茎直立,高约70–150厘米;
    • 叶片掌状深裂,边缘具锐齿;
    • 花序顶生,花冠深蓝紫色,盔瓣盔形;
    • 块根圆锥形,外皮黑褐色(《中国植物志》。

二、特性说明

  1. 毒性:

    全株含剧毒生物碱(如乌头碱、次乌头碱),误食可致心律失常、呼吸麻痹,甚至死亡。《中国药典》将其列为管制毒性中药材,需专业炮制减毒后方可入药。

  2. 药用价值:

    炮制后(称“制川乌”)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之效,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等症(《中华本草》。

  3. 生态分布:

    生长于海拔300–2500米的山地林缘、草甸或灌丛中,耐寒性强,花期7–9月(《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三、权威参考文献

  1. 《中国植物志》(在线版):

    中国科学院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Aconitum kusnezoffii 条目. 访问链接

    (注:提供植物形态、分类及分布详情)

  2. 《Flora of China》(英文版):

    "Aconitum kusnezoffii" in Flora of China Vol. 6. 访问链接

    (国际公认植物分类参考)

  3. 《中国药典》2020年版:

    国家药典委员会. 乌头及炮制品质量控制标准.

    (规范毒性成分检测及炮制工艺)


四、安全警示

注意:北乌头为剧毒植物,非专业人士严禁采挖或自行使用。中毒案例常见于误食或未经炮制的生品(世界卫生组织中毒信息库。

网络扩展解释

北乌头(学名:Aconitum kusnezoffii)是毛茛科乌头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及东亚地区。以下是其核心信息:

一、基本特征与形态

  1. 学名与别名
    北乌头又称草乌、蓝靰鞡花、五毒根等。
  2. 形态特征
    • 根茎:块根呈圆锥形或胡萝卜形,长2.5-5厘米,表面黑褐色,毒性极强。
    • 茎叶:茎高80-150厘米,无毛;叶片五角形,纸质或近革质,3全裂,裂片呈菱形或披针形。
    • 花果:紫蓝色盔形萼片,总状花序;种子扁椭圆球形,具狭翅,花期7-9月。

二、分布与习性

三、药用价值与毒性

  1. 药用功效
    • 镇痛解痉:含生物碱,可缓解头痛、牙痛及胃肠痉挛。
    • 祛风镇静:用于风寒疼痛、风湿病及失眠焦虑。
  2. 毒性警示
    块根含剧毒成分(如乌头碱),需经炮制减毒后使用,且须严格遵医嘱,避免中毒。

四、注意事项

北乌头为《中国药典》收录的毒性中药材,不可自行采挖或使用。药用时需通过专业炮制(如蒸煮、浸泡等)降低毒性,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生境或化学成分,可参考植物志或权威中医药文献。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编发辫测量误差磁感回馈次氯酸等平面工艺多胎妊娠肺筋草根公证文件刮擦的雇员奖励候补推事加工者姜黄试纸腱震颤计划方法开式叶轮泵可变流量泵面向企业的民兵队慕男狂的母液喷雾室羟基亚苄基乙酰苯七挑八选地生红酸生活必需品四面塔裙部通信接口电路魏斯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