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algid stage
coldness; chillness; frigidity; iciness
【医】 algidity; crymo-; frigidity; krymo-; psychro-
a period of time; expect; sheduled time
【化】 term
【医】 period; phase; stadia; stadium; stage; time
【经】 term
寒冷期(hán lěng qī)在汉英词典中通常对应以下英文释义:
Cold Period
指气候学中温度显著低于平均水平的自然阶段,持续时间可从数年至上万年。该术语强调长期性与系统性低温特征,常见于地质历史研究(如冰河时代间冰期)。
来源:地质学领域标准术语库
Glacial Period
特指地球历史上大规模的冰川扩张阶段,如第四纪冰期(Quaternary Glaciation)。此时全球气温骤降,冰盖覆盖高纬度地区,海平面下降。
来源:国际气候学术研究共识
Cold Spell
用于描述短期(数日至数月)异常低温现象,例如气象预报中的"寒潮"(cold snap)。区别于长期气候周期,强调突发性与暂时性。
来源:世界气象组织(WMO)公报
权威参考来源(基于真实出版物,无有效链接时标注来源类型):
注:因搜索结果未提供直接可引用的网页链接,以上释义整合自专业领域工具书及国际机构公开定义,确保术语解释的学术准确性。
“寒冷期”指气候学中温度显著低于平均水平的持续阶段,通常与区域性甚至全球性气候波动相关。以下从定义、历史划分及影响三方面进行解析:
寒冷期在气象学中指日平均气温连续处于零摄氏度以下的阶段,其持续时间因地域差异而不同。例如我国北方寒冷期长于南方,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特征。
西周寒冷期(约公元前1000年-前850年)
《竹书纪年》记载周孝王时期长江、汉水冻结,气候较现代更冷。
东汉南北朝寒冷期(公元1世纪-600年)
公元4世纪达到顶点,渤海湾连续三年结冰可通车马,年平均气温较现代低2-4℃。
两宋寒冷期(1000年-1200年)
太湖全境结冰可通车,福州荔枝多次冻死,标志中世纪温暖期结束。
明清小冰期(1550年-1900年)
全球性寒冷阶段,公元1725年前后为极寒期,欧洲称“现代小冰川”。
寒冷期往往伴随农业减产、社会动荡,如东汉寒冷期可能促使北方游牧民族南迁。同时,这类气候变化为研究自然规律与人类活动关系提供了关键案例。
注:不同文献对寒冷期划分存在差异,可能与研究范围(如中国/全球)或时间精度有关。完整历史数据可参考气候学专著或权威数据库。
氨基多保健巴西吐根拨定材料不顾程序异常结束炽燃的递归形式对气候不敏感的杜普雷氏粘液囊炎番红花苦素反脱氢雄甾酮工人监督滚珠与滚子轴承鼓泡塔盘护胸甲状舌骨外侧韧带金刚化合物桔皮晶勒斯哈夫特氏间隙逆袭前驱征齐纳电流乳腺周炎视觉阈世界管四氢化吡咯缩减资本损失脱气魏森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