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统计英文解释翻译、国民收入统计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经】 national income statistics
分词翻译:
国民收入的英语翻译:
【经】 national income; national revenue
统计的英语翻译:
【医】 statistics
【经】 numerical statement; statistics
专业解析
国民收入统计(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是宏观经济学中用于系统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全体居民通过参与经济活动所获得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总一套统计方法与指标体系。其核心在于量化经济体的整体产出与收入水平。
术语解析与概念内涵
-
术语构成与汉英对照:
- 国民 (National): 指归属于一个国家全体居民(包括公民和常住居民)的经济活动成果,区别于“国内”(Domestic),后者强调地理边界内的活动。英文对应 "National"。
- 收入 (Income): 指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在生产过程中获得的报酬总和,体现为经济体新创造的增加值。英文对应 "Income"。
- 统计 (Accounting): 指采用特定的核算规则、分类标准和复式记账原理,对经济流量进行系统记录、汇总和分析的过程。英文对应 "Accounting"(此处更强调核算体系而非简单的计数)。
-
核心概念:
国民收入统计旨在通过多个相互关联的总量指标,反映经济体的生产、收入形成、收入分配和收入使用(支出) 全过程。它不是指单一数字,而是一个核算体系,其核心指标包括:
- 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衡量一国领土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这是最常用的衡量经济总规模的指标。
- 国民生产总值 (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 / 国民总收入 (Gross National Income, GNI): 衡量一国居民(无论身处何地)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NP = GDP +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 国民生产净值 (Net National Product, NNP) / 国民收入 (National Income, NI): 从GNP中扣除资本消耗(折旧)后得到,代表可用于消费和净投资的收入总量。狭义的“国民收入”常指NI,即各生产要素(雇员报酬、营业盈余、生产税净额)获得的收入总和。
- 个人收入 (Personal Income, PI): 指居民个人从各种来源获得的实际收入总和。
- 个人可支配收入 (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 DPI): 指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及非税支付后,可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目的与意义
国民收入统计提供关键的宏观经济数据,用于:
- 衡量经济规模与增长: 如GDP增长率是判断经济周期阶段的核心指标。
- 分析经济结构: 如各产业贡献、消费/投资/净出口比例、收入分配格局等。
- 制定经济政策: 为政府制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等提供数据基础。
- 进行国际比较: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GDP、GNI等指标常用于比较经济发展水平。
- 评估经济福利(有限度): 虽然GDP等指标不能完全反映福利(如环境、闲暇、分配公平),但仍是重要的基础性参考。
主要统计方法
国民收入统计通常通过三种方法进行核算,理论上结果应一致:
- 生产法 (Value Added Approach): 从生产角度,计算各产业部门在核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即增加值总和)。
- 收入法 (Income Approach): 从收入形成角度,计算各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总和(雇员报酬、营业盈余、生产税净额)。
- 支出法 (Expenditure Approach): 从最终使用角度,计算核算期内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来源参考:
- 国家统计局定期发布中国的国民收入统计数据及其核算方法说明。可访问其官方网站获取官方定义和数据(如国民经济核算部分)。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国民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NA)是国际通用的国民收入统计标准框架,提供了权威的概念定义和核算方法。
网络扩展解释
国民收入统计是通过系统测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以反映其经济水平、发展速度和结构关系的统计方法。以下是综合多来源信息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核心概念
国民收入统计的核心是衡量物质生产部门(如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劳动者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其价值形态表现为社会总产值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余额,实物形态则对应社会总产品减去生产资料消耗部分。
二、计算方法
-
生产法:
$$国民收入 = 社会总产值 - 生产资料消耗价值$$
即从各生产部门的总产值中扣除原材料、燃料、折旧等物质消耗。
-
分配法:
通过汇总生产要素报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计算,体现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
三、统计内容分类
- 生产统计:计算国民收入生产额,反映新创造价值的规模。
- 分配统计:分析收入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分配结构。
- 使用统计:追踪国民收入在积累(投资)和消费中的最终用途。
四、作用与意义
- 经济评估:衡量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和增长潜力。
- 政策制定:为宏观经济调控和收入分配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 国际比较:通过GDP(国内生产总值)和GNP(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进行跨国分析。
五、相关统计指标
- 国内生产总值(GDP):属地原则,衡量境内生产活动总值。
- 国民生产总值(GNP):属人原则,包含本国居民国内外总收入。
注:如需更完整的计算方法或历史数据,可参考国家统计局文件或经济学专业资料。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残酷鞭苔单向信息流岛民贩返回信息弗洛朗斯氏学说附有条件的债券贵妃加急的浆液性渗出物间隙计经骶麻醉卷款潜逃聚焦灯丝开始发送信号可识别目标连续分馏裂化层硫酸山梗酮碱氯化氧锑马不停蹄贸易经济团体煤气灯暮年钷Pm普通年金四指叩诊素餐逃避者蜕膜性阑尾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