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aggrieved party; aggrieved person; homicide victim; victim
在汉英法律术语词典中,“被害人”指因犯罪行为直接遭受人身、财产或精神损害的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其英文对应词为“victim”,国际法律文件中亦使用“injured party”或“aggrieved party”表达类似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6条,被害人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其法律地位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具有特殊性,既可能作为证人参与诉讼,也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主张民事赔偿。联合国《为罪行和滥用权力行为受害者取得公理的基本原则宣言》将被害人权利保障列为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司法实践中,被害人可分为直接被害人(direct victim)与间接被害人(indirect victim),后者包含犯罪行为直接受害者家属等衍生损害承受者。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第32条特别规定了被害人影响陈述(Victim Impact Statement)制度,我国2021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299条亦新增了被害人诉讼权利告知程序。
被害人是指因他人的犯罪行为或其他不法行为,使其合法权益(如人身、财产、名誉等)遭受直接侵害的个人或团体。以下是详细解释:
法律范畴
被害人广义上指所有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狭义上特指公诉案件中的当事人,与自诉案件中的自诉人有所区别。
损害范围
被害人不仅包括身体伤害,还涵盖经济、财产、精神、名誉等有形或无形的损失。例如,盗窃案中的财物所有者、故意伤害案中的受伤者均属被害人。
直接或间接担受者
被害人可能是犯罪行为的直接侵害对象(如被抢劫者),也可能是间接担受者(如因犯罪行为导致社会关系受损的主体)。
诉讼地位
司法程序参与权
被害人有权报案、提供证据、提出附带民事诉讼,并可通过申诉维护权益。
补偿与救助
包括经济赔偿、心理疏导、医疗救助等,旨在帮助其恢复生活。
被害人是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概念,其定义涵盖权益受损的广泛性,且在刑事诉讼中具有明确的程序权利。如需进一步了解诉讼流程或具体案例,可参考等法律条文或权威解释。
报告的通过苯胺-甲醛树脂储蓄函数多腔磁控管感应物功劳簿弓形腿构成质点横上翘角缓硬石膏键控线路己烯酸绢印开关树可扩增系统拉稀连接密合联锁装置临时修理卤化钌马尾内层分程序绮丽的筛窦额窦间隙射出销绳传动装置圣日吐昔酮喂养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