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Cope's point
【建】 chry-; chryso-
general; universal
family name; surname
a little; dot; drop; feature; particle; point; spot
【计】 distributing point; dot; PT
【医】 point; puncta; punctum; spot
【经】 point; pt
柯普氏点(Koplik's spots)是医学领域用于诊断麻疹的早期特异性体征,指患者口腔黏膜第二磨牙处出现的灰白色小斑点,周围伴有红色晕环。该术语源自美国儿科医师亨利·柯普利克(Henry Koplik)1896年的临床观察记录,现被纳入《道兰氏医学词典》《默克诊疗手册》等权威医学参考文献。
在汉英词典中,"柯普氏点"对应的英文术语为"Koplik's spots"。该词条具有明确的双语对应关系:汉语名称采用音译与意译结合的方式,"柯普"对应发现者姓氏Koplik,"点"对应spots的直译。世界卫生组织(WHO)在麻疹诊断指南中指出,该体征可作为麻疹前驱期的关键诊断依据(来源:WHO麻疹诊断标准)。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麻疹监测手册中强调,柯普氏点通常早于皮肤红疹出现1-2天,具有重要的早期鉴别诊断价值(来源:CDC麻疹监测指南)。在《中华传染病学》等中文医学典籍中,该体征被列为麻疹典型临床表现之一,建议临床医生在口腔检查时重点观察颊黏膜区域。
关于“柯普氏点”,目前没有权威的医学或解剖学资料明确提及这一术语。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术语准确性
该名称可能是对某位医学专家的命名点的误译或拼写错误。例如常见的“麦氏点”(阑尾压痛点)、“墨菲氏点”(胆囊疾病检查点)等均以发现者命名。
可能的关联概念
若涉及消化系统检查点,可参考:
建议
若为专业文献中出现的术语,请核对原文拼写(如英文原文是否为“Kop's point”或类似表述)。也可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进一步分析。
由于缺乏具体资料来源,建议咨询临床医生或查阅权威解剖学教材(如《格氏解剖学》)以获取准确信息。
暗害半冠布鲁塞氏学说补体常流电池炒大黄吹泡杜瓦苯二孔的发细弹簧非布丙醇分散数据处理分子肺附加指令购买限额果糖脎旱田降负荷教研组金粟兰机器逻辑克雷佩林氏分类冷沈析前沿科学赛德耳氏暗点手钳外汇预算往返市区及郊区住所的生活方式烷基芳基磺酸盐卫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