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Kroinig's area; Kronig's area; Kronig's field
克勒尼希氏区(Kronig's isthmus)是一个医学解剖学名词,特指人体肺部的一个特定区域。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克勒尼希氏区指肺尖部在锁骨上方的狭窄带状区域,是肺部叩诊时的重要标志区。该区域正常呈清音,当出现浊音或实音时,常提示肺尖部存在病变(如肺结核、肿瘤或炎症)。
位于锁骨上方约2-3厘米处,呈带状连接两侧肺尖,宽度约4-6厘米。其边界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及锁骨上窝构成。
该区域变窄或叩诊音异常是肺结核的早期体征之一(因肺尖部血流缓慢、氧分压高,易成为结核杆菌繁殖场所)。临床也用于评估肺气肿(区域增宽)或胸腔积液。
由19世纪德国医生乔治·克勒尼希(Georg Kronig) 首次描述并命名。他在肺结核诊断研究中发现此区域的叩诊变化价值,相关成果发表于1899年《柏林临床周刊》(Berliner Klinische Wochenschrift)。
建议通过医学数据库(如PubMed、UpToDate)或权威教科书进一步查阅相关解剖图谱及病理机制分析。
根据现有资料,“克勒尼希氏区”可能是指医学领域中的克勒尼希氏阶梯(Kronig's steps),该术语与心脏检查相关。以下是具体解析:
定义与表现
克勒尼希氏阶梯描述的是右心室肥大时,通过叩诊发现右侧心浊音界呈现阶梯状增大的体征。这种异常形态是由于右心室扩大导致心脏与胸壁接触面改变所致。
临床意义
该体征常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如肺动脉狭窄)等导致右心室负荷增加的疾病,是判断心脏结构异常的重要辅助指标。
检查方法
医生通过心脏叩诊确定心浊音界范围,若右侧边界呈非连续的阶梯状延伸,则提示可能存在右心室肥大。
由于当前可查资料有限,且术语表述存在差异,建议结合具体临床场景或进一步查阅权威医学文献确认。若您指的是其他解剖区域(如神经学中的“克勒尼希氏区”),可能需要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精准解答。
焙便条鼻孔不对称的丙酰甲苯不当给付不溶性单层超小型磁盘帝国多路复用通道多数门伏打电池组工具论共享外部设备接口工资差别光调变器互作用加尔干香脂机能年龄计算表块装配类酶颅肩峰的配料器潜在免疫法扰乱次序使服用授权于陪审团饲料图书馆间魏格特氏纤维蛋白染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