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卡-别二氏纹英文解释翻译、卡-别二氏纹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striae Kaes-Bechterewi

分词翻译:

卡的英语翻译:

block; calorie; checkpost; clip; get stuck; wedge
【化】 calorie
【医】 c.; cal.; calorie; calory; chi; small calorie

别的英语翻译:

leave; other
【医】 allo-

二的英语翻译:

twin; two
【计】 binary-coded decimal; binary-coded decimal character code
binary-to-decimal conversion; binary-to-hexadecimal conversion
【医】 bi-; bis-; di-; duo-

氏的英语翻译:

family name; surname

纹的英语翻译:

grain; lines; veins
【医】 streak; stria; striae; striation; stripe

专业解析

卡-别二氏纹(Kaes-Bekhterev Stripe/Layer) 是神经解剖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指大脑皮层第三层(外锥体层)内的一束密集的横向神经纤维带。该结构由德国精神病学家 Theodor Kaes 和俄国神经学家 Vladimir Bekhterev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分别独立描述并命名,故称“卡-别二氏纹”。

详细解释:

  1. 解剖定位与特征

    卡-别二氏纹位于大脑皮层第三层(外锥体层)的深部,紧邻第四层(内颗粒层)。它由平行于脑表面的有髓鞘神经纤维束密集排列形成,在组织切片染色(如韦格特染色法)下呈现为一条明显的浅色横带。这一结构在人类大脑前额叶皮层中尤为显著,是皮层分层的重要标志之一 。

  2. 功能意义

    其功能与皮层内神经信号的横向整合密切相关。密集的纤维束可能参与协调同一皮层区域内不同功能柱之间的信息传递,影响高级认知功能(如工作记忆、决策)。部分研究认为其发育异常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相关 。

  3. 命名来源

    • Theodor Kaes(1852-1913):德国神经病理学家,首次在1907年通过髓鞘染色技术描述该结构。
    • Vladimir Bekhterev(1857-1927):俄国神经学家,同期在皮层研究中独立发现并分析其解剖特征。学界为纪念二人贡献,采用复合命名 。
  4. 临床相关性

    尸检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皮层的卡-别二氏纹可能存在髓鞘化程度降低或纤维密度异常,提示其参与神经发育性疾病的病理机制 。

相关术语对照

中文术语 英文术语
卡-别二氏纹 Kaes-Bekhterev Stripe/Layer
外锥体层 External Pyramidal Layer
内颗粒层 Internal Granular Layer
有髓鞘纤维 Myelinated Fibers

权威参考文献

  1. Kaes, T. (1907). Die Großhirnrinde des Menschen in ihren Maßen und in ihrem Fasergehalt. Jena: Gustav Fischer.
  2. Zilles, K., & Amunts, K. (2010). "Centenary of Brodmann’s Map—Conception and Fate."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11(2), 139–145.
  3. Bentivoglio, M. (1996). "Vladimir Mikhailovich Bekhterev (1857–1927)." Journal of Neurology, 243(10), 705–706.
  4. Uranova, N. A., et al. (2020). "Oligodendrocyte Abnormalities in Schizophrenia: Evidence from Postmortem Stud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1(23), 9266.

网络扩展解释

“卡-别二氏纹”(striae Kaes-Bechterewi)是神经解剖学中的术语,指大脑皮质中的一层纤维带结构。该名称来源于两位神经学家Theodor Kaes和Vladimir Bekhterev(或译“别赫捷列夫”)的姓氏组合。

核心信息:

  1. 解剖定位
    位于大脑皮质内,属于皮质分层结构中的一部分,可能与神经纤维的密集排列相关,参与信息传递。

  2. 发现背景
    由德国神经学家Theodor Kaes(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与俄国神经学家Vladimir Bekhterev(1857-1927)共同研究提出,后者以发现“别赫捷列夫核”等神经系统结构闻名。

  3. 功能推测
    作为皮质纤维带,可能与神经元间的连接或特定功能区域(如运动、感觉皮层)的信号整合有关,但具体机制需结合现代神经科学研究进一步确认。

补充说明:

如需更详细的解剖学关联或临床意义,建议查阅神经解剖学专著或相关研究文献。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奥昔拉定保护性金属本轻利厚电环化反应动力工程二硅氮烷氨基佝偻固定受体桦木炭黑缓解期化学纯试剂腱鞘破裂机柜级组装绢画阑尾炎性消化不良量的溜脱冒险函数面肌痉挛全权委托权宜支出肉桂子褥式缝合乳突导静脉三乙灵审计证明书双螺距鼠单位顺手数学归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