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凯-布二氏夹英文解释翻译、凯-布二氏夹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Keller-Blake splint

分词翻译:

凯的英语翻译:

triumphant

布的英语翻译:

cloth; fabric
【建】 cloth

二的英语翻译:

twin; two
【计】 binary-coded decimal; binary-coded decimal character code
binary-to-decimal conversion; binary-to-hexadecimal conversion
【医】 bi-; bis-; di-; duo-

氏的英语翻译:

family name; surname

夹的英语翻译:

clip; nip
【医】 clamp; splint

专业解析

凯-布二氏夹(Kirschner-Braun Clamp) 是骨科手术中常用的一种外固定器械,主要用于骨折复位后的临时或辅助固定,尤其适用于指骨、掌骨等小骨块骨折。其名称来源于两位德国医生 Martin Kirschner 和 Braun 的设计贡献。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术语定义与功能

    "凯-布二氏夹" 是 "Kirschner-Braun Clamp" 的标准中文译名。它由两个可调节的夹臂组成,通过中央的螺旋装置控制开合。其核心功能是夹持并稳定克氏针(Kirschner wires, K-wires) 。克氏针是细长的金属针,常用于穿透骨骼进行内固定或牵引。凯-布二氏夹通过牢固夹持多根克氏针,实现对骨折断端的牵拉、加压或维持复位后的位置,为骨折愈合提供稳定的力学环境。

  2. 医学应用场景

    该器械广泛应用于手外科、创伤骨科及小儿骨科:

    • 指骨/掌骨骨折:夹持贯穿骨折块的克氏针,维持复位。
    • 关节内骨折:辅助固定小的关节骨块。
    • 骨牵引术:夹持穿过骨骼的克氏针,连接牵引装置进行持续牵引。
    • 外固定架系统:作为连接杆与克氏针之间的关键锁紧部件,确保外固定架的稳定性。
  3. 名称由来与权威参考

    "凯" 指Martin Kirschner (1879-1942),德国外科医生,以发明克氏针(Kirschner wire)闻名于世,对现代骨科内固定技术有奠基性贡献。"布" 指Braun(具体名字记载较少,通常指 Heinrich Braun 或其相关设计者),其与 Kirschner 共同改进了这种用于固定克氏针的夹持器械。该术语被收录于权威医学词典和骨科专著中,如《坎贝尔骨科手术学》(Campbell's Operative Orthopaedics) 等经典教材均详细描述其使用方法与原理。

来源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凯-布二氏夹”这一术语,存在以下情况需要说明:

  1. 搜索结果未涉及相关内容
    目前提供的所有网页均围绕汉字“凯”的字义、拼音及组词展开,未提及任何与“凯-布二氏夹”相关的医学术语或器械信息。

  2. 可能存在的名称混淆或拼写误差
    推测该术语可能涉及以下两种可能性(但需用户进一步确认):

    • 名称混淆:医学中常见的“克氏针(Kirschner wire)”或“布氏夹板(Böhler splint)”,但二者通常独立使用,未组合为“凯-布二氏夹”。
    • 拼写误差:如“凯尔尼格氏征(Kernig's sign)”与“布鲁津斯基氏征(Brudzinski's sign)”,但二者为脑膜刺激征的检查方法,非夹类器械。
  3. 建议用户补充信息
    若需进一步解答,请提供以下信息:

    • 术语的英文原名或使用场景(如骨科、神经科等);
    • 更完整的名称写法或相关上下文。
  4. 关于“凯”字的补充说明
    汉字“凯”的本义为军队得胜乐曲(如凯旋、凯歌),引申为和柔、温和之意,亦作为姓氏使用,但与医学器械无直接关联。

建议通过专业医学词典或文献核实术语准确性,或联系相关领域专家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凹口八脚基便利的橙花油醇单电钥单位记录装置儿茶酸翻砂毛胚负标记共享名化醋菌琥珀酸钙较高的诉讼费用接触尺寸郎格罕氏岛流亡米制的末节指下垂内部复核制度漂流木期间控制取周期上上下下少数生产者控制的不完全市场舌龈丝四面楚歌酸式马来酸盐烃油通敌伪脱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