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凱-布二氏夾英文解釋翻譯、凱-布二氏夾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Keller-Blake splint

分詞翻譯:

凱的英語翻譯:

triumphant

布的英語翻譯:

cloth; fabric
【建】 cloth

二的英語翻譯:

twin; two
【計】 binary-coded decimal; binary-coded decimal character code
binary-to-decimal conversion; binary-to-hexadecimal conversion
【醫】 bi-; bis-; di-; duo-

氏的英語翻譯:

family name; surname

夾的英語翻譯:

clip; nip
【醫】 clamp; splint

專業解析

凱-布二氏夾(Kirschner-Braun Clamp) 是骨科手術中常用的一種外固定器械,主要用于骨折複位後的臨時或輔助固定,尤其適用于指骨、掌骨等小骨塊骨折。其名稱來源于兩位德國醫生 Martin Kirschner 和 Braun 的設計貢獻。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術語定義與功能

    "凱-布二氏夾" 是 "Kirschner-Braun Clamp" 的标準中文譯名。它由兩個可調節的夾臂組成,通過中央的螺旋裝置控制開合。其核心功能是夾持并穩定克氏針(Kirschner wires, K-wires) 。克氏針是細長的金屬針,常用于穿透骨骼進行内固定或牽引。凱-布二氏夾通過牢固夾持多根克氏針,實現對骨折斷端的牽拉、加壓或維持複位後的位置,為骨折愈合提供穩定的力學環境。

  2. 醫學應用場景

    該器械廣泛應用于手外科、創傷骨科及小兒骨科:

    • 指骨/掌骨骨折:夾持貫穿骨折塊的克氏針,維持複位。
    • 關節内骨折:輔助固定小的關節骨塊。
    • 骨牽引術:夾持穿過骨骼的克氏針,連接牽引裝置進行持續牽引。
    • 外固定架系統:作為連接杆與克氏針之間的關鍵鎖緊部件,确保外固定架的穩定性。
  3. 名稱由來與權威參考

    "凱" 指Martin Kirschner (1879-1942),德國外科醫生,以發明克氏針(Kirschner wire)聞名于世,對現代骨科内固定技術有奠基性貢獻。"布" 指Braun(具體名字記載較少,通常指 Heinrich Braun 或其相關設計者),其與 Kirschner 共同改進了這種用于固定克氏針的夾持器械。該術語被收錄于權威醫學詞典和骨科專著中,如《坎貝爾骨科手術學》(Campbell's Operative Orthopaedics) 等經典教材均詳細描述其使用方法與原理。

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凱-布二氏夾”這一術語,存在以下情況需要說明:

  1. 搜索結果未涉及相關内容
    目前提供的所有網頁均圍繞漢字“凱”的字義、拼音及組詞展開,未提及任何與“凱-布二氏夾”相關的醫學術語或器械信息。

  2. 可能存在的名稱混淆或拼寫誤差
    推測該術語可能涉及以下兩種可能性(但需用戶進一步确認):

    • 名稱混淆:醫學中常見的“克氏針(Kirschner wire)”或“布氏夾闆(Böhler splint)”,但二者通常獨立使用,未組合為“凱-布二氏夾”。
    • 拼寫誤差:如“凱爾尼格氏征(Kernig's sign)”與“布魯津斯基氏征(Brudzinski's sign)”,但二者為腦膜刺激征的檢查方法,非夾類器械。
  3. 建議用戶補充信息
    若需進一步解答,請提供以下信息:

    • 術語的英文原名或使用場景(如骨科、神經科等);
    • 更完整的名稱寫法或相關上下文。
  4. 關于“凱”字的補充說明
    漢字“凱”的本義為軍隊得勝樂曲(如凱旋、凱歌),引申為和柔、溫和之意,亦作為姓氏使用,但與醫學器械無直接關聯。

建議通過專業醫學詞典或文獻核實術語準确性,或聯繫相關領域專家獲取更詳細的信息。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暗中謀害半膽紅素報表名槽式氣壓計大環立體化學單軟膏多地址指令放射性表皮炎翻椅分子篩催化裂化哈勒氏圓錐漿液性精索周炎腳踏車床澆桶吊車劑量測定法可蘭法典硫化促進劑氯化氨汞紗布耐水惱火的内部屏蔽内聚能平面軸承峭壁權宜狀态十進标度器十九烷醇十一醇太陽黑子調節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