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相成核英文解释翻译、均相成核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homogeneous nucleation
分词翻译:
均相的英语翻译:
【化】 homogeneous phase
成的英语翻译:
become; fully grown; succeed
核的英语翻译:
hilum; nucleus; putamen; stone
【医】 caryo-; caryon; core; karyo-; karyon; kernel; nidi; nidus; nuclei
nucleo-; nucleus
专业解析
均相成核(Homogeneous Nucleation)是指在没有外来杂质或界面参与的情况下,溶液、熔体或气相中的分子通过热力学涨落自发形成临界尺寸晶核的过程。这一现象是结晶、相变和材料制备等领域的基础机制,其英文对应术语为"homogeneous nucleation"。
核心机制与条件
-
热力学驱动:当体系处于过饱和(溶液)或过冷(熔体)状态时,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G)由体积自由能降低和表面自由能增加共同决定。临界晶核半径(r)满足公式:
$$
r^ = frac{2gamma}{Delta G_v}
$$
其中γ为表面张力,ΔG_v为单位体积自由能变化。
-
动力学阈值:成核速率随过饱和度指数增长,需跨越能量势垒才能形成稳定晶核。实验表明,硝酸钾水溶液在过饱和度达1.5倍时开始发生均相成核。
典型应用领域
- 制药工业:控制药物结晶粒度分布,如阿司匹林生产中的晶型调控
- 纳米材料合成:通过调节溶剂挥发性实现量子点的均相成核
- 气象科学:解释云层中冰晶的自然形成机制
权威参考文献
- 经典教材《相变动力学》(Porter & Easterling, 2009)第三章详细推导了成核理论方程
- 美国化学会期刊《Langmuir》2020年研究证实电场可降低均相成核能垒(DOI:10.1021/acs.langmuir.0c01562)
- 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GB/T 30186-2013《结晶技术术语》第4.2条款明确定义
该过程与异相成核(heterogeneous nucleation)形成对比,后者依赖外来表面降低活化能。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均相成核因其条件苛刻,通常需要精确控制温度、浓度和扰动等因素。
网络扩展解释
均相成核是物质从均匀相中自发形成晶核的过程,常见于结晶、凝固等相变现象中。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1.定义与基本原理
- 均相成核指在单一均相体系(如纯溶液或熔体)中,因热力学涨落(如温度、浓度波动)自发形成晶核的过程。例如,过饱和溶液中溶质分子自发聚集形成微小晶核,或熔融高分子因热运动形成有序链束。
- 成核是相变的初始阶段,晶核需达到临界尺寸才能稳定生长,否则会重新溶解或分解。
2.发生条件
- 高过饱和度/过冷度:溶液需达到较高过饱和度(溶质浓度远超平衡值),或熔体需显著过冷(温度低于理论凝固点),以克服成核所需的能量势垒。
- 热力学驱动:吉布斯自由能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体系通过形成新相降低能量。
3.与异相成核的对比
特征 |
均相成核 |
异相成核 |
成核位置 |
均匀相内部自发形成 |
杂质、界面或已有晶体表面诱导形成 |
能量需求 |
需较高自由能,临界核尺寸较大 |
自由能需求低,更易发生 |
时间依赖性 |
随时间逐渐增加晶核密度 |
晶核密度固定,与时间无关 |
4.应用与实例
- 化学领域:过饱和溶液析晶(如盐类结晶)。
- 高分子材料:纯净聚合物熔体冷却时形成结晶区域。
- 自然现象:极度过冷的水在均相成核时瞬间结冰,而含杂质的水(异相成核)在较高温度即可结冰。
5.局限性
- 实际体系中完全均相的成核较罕见,因微量杂质或界面常引发异相成核。工业上常通过添加成核剂(如催化剂)促进异相成核以提高效率。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领域(如高分子或无机化学)的成核机制,可参考来源网页。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不固定的成象阵列窗户税从属系统醋谷胺电极熔接东京回合二次公式法定兼并非脂性磷蛋白分离丝幅度对频率失真根菜单含铁动力仪器滑囊积水建造证书建筑上的怠忽职守甲酸冰片酯抗溶素作用的抗原性离散表示法陆地桥运输取得财产桑托里尼氏丛实定法世霉素双向存储开关跳移链未确定保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