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amylodextrin; limit dextrin
极限糊精(Limit Dextrin)是淀粉在酶解过程中的一种关键中间产物,特指淀粉分子经α-淀粉酶或β-淀粉酶部分水解后,因酶作用位点限制而无法被进一步分解的支链寡糖片段。其核心特征如下:
支链结构残留
极限糊精是支链淀粉(Amylopectin)酶解后的残余部分。α-淀粉酶可随机切断淀粉链的α-1,4糖苷键,但无法水解分支点的α-1,6糖苷键,导致残留带有多个短链的支化结构。
典型结构示例:每个分子含6-8个葡萄糖单元,以α-1,6键连接分支。
酶解耐受性
因β-淀粉酶仅从非还原端水解麦芽糖单位,遇到α-1,6分支点即停止作用,故极限糊精对其具有抗性。
消化过程的关键产物
人体口腔与小肠中,α-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三糖及极限糊精。后者需由小肠刷状缘的糊精酶(如异麦芽糖酶) 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
缓释能量来源
极限糊精的复杂分支结构导致其消化速率慢于直链淀粉,可提供持续血糖供应,在食品工业中用于调控碳水化合物代谢。
特性 | 应用领域 | 实例 |
---|---|---|
低分子量、水溶性 | 食品增稠剂 | 婴儿配方奶粉、酱料稳定剂 |
抗酶解性 | 益生元制剂 | 促进肠道双歧杆菌增殖 |
高黏度与胶体稳定性 | 医药载体 | 药物缓释胶囊基质 |
极限糊精是淀粉酶解中因α-1,6糖苷键存在而产生的分支寡糖,分子量约1,000–5,000 Da(来源:IUPAC生化术语词典)。
人体依赖糊精酶系统(包括异麦芽糖酶)将极限糊精转化为可吸收单糖(来源:Harper's Illustrated Biochemistry 第31版)。
食品级极限糊精需符合FAO/WHO JECFA标准,纯度≥85%,无毒性残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报告)。
Rodwell, V. et al. (2018). Harper's Illustrated Biochemistry, Ch.15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注:链接有效性基于2025年7月核查,若失效请通过来源名称检索原文。)
极限糊精是淀粉或糖原在酶解过程中残留的带有分支结构的核心部分,其形成与特定酶的作用机制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与结构特征
极限糊精指支链淀粉或糖原经酶解后,仍保留带有α-1,6糖苷键分支的核心区域。例如,糖原磷酸化酶仅能分解α-1,4糖苷键,当酶解至距分支点4个葡萄糖单位时停止,剩余部分即为极限糊精。
形成过程
进一步降解条件
极限糊精的完全分解需依赖能水解α-1,6糖苷键的酶(如支链淀粉酶),与β-淀粉酶或磷酸化酶协同作用。
生物学意义
这一结构是淀粉和糖原分解的关键中间产物,反映了酶作用的局限性,也为能量释放提供了调控节点。
阿路米诺德爆鸣气本体论的编接闭塞闭合电流残滓虫胶蜡酸粗石蜡单位产量放热化合物钢铝石舟皿获利年度鲸可编程工作站空间方位角库-腊二氏试验莱尔马耶氏综合征邻颊的洛施米特氏数麦克马洪填料面朝潜入者切条机塞浦路斯镑色调的伸舌样痴呆鼠咬热链球菌调度的同期外国进口货物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