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index access method
【计】 X
【经】 access
dharma; divisor; follow; law; standard
【医】 method
【经】 law
变址存取法(Indexed Addressing Method)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一种重要的内存寻址方式,其英文对应术语为"indexed addressing method"。该方法通过将基址寄存器(Base Register)内容与变址寄存器(Index Register)的偏移量相加,生成最终的操作数地址,其数学表达式可表示为: $$ Address = Base + Index times Scale + Displacement $$ 其中:
该方法在处理器设计中具有三个核心应用场景:
根据计算机组成原理权威教材《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Design》(David A. Patterson, John L. Hennessy著)第五章的论述,现代RISC-V架构通过x0-x31通用寄存器组实现了灵活的变址寻址模式,而CISC架构如x86则提供更复杂的变址寻址指令格式。该技术的演进历史可追溯至1954年IBM 704计算机首次引入的变址寄存器设计理念。
变址存取法(也称为变址寻址)是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编程中一种常见的内存访问技术,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变址寄存器(Index Register)动态计算内存地址,从而实现对数据的灵活存取。以下是详细解释:
地址计算
操作数的实际地址(有效地址)由变址寄存器的值与指令中提供的基地址(或偏移量)相加得到。公式为:
$$
text{有效地址} = text{变址寄存器值} + text{指令中地址字段}
$$
这种计算方式允许程序在运行时动态调整内存访问位置。
寄存器作用
变址寄存器通常存储一个基地址(如数组的起始地址),而指令中的偏移量对应数组元素的索引。例如,访问数组元素array[i]
时,变址寄存器保存array
的首地址,偏移量为i
。
假设变址寄存器为IX
,指令为LOAD R1, (IX+5)
:
IX
的值为0x1000
,则有效地址为0x1000 + 5 = 0x1005
。0x1005
加载数据到寄存器R1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实现或硬件细节,可参考计算机体系结构教材(如《计算机组成与设计》)或相关编程手册。
保密的变换码菜单输入穿孔卡片计算机丁香花属低压段锻击试验短须蚋分期应收帐款浮渣铬盐灌装鹤管棍子海绵样息肉火车性眼球震颤货物空运费率表夹层玻璃胶性曲霉晶体金属局部应变抗配子体可编程序逻辑模拟流域派出普通债权全局标识符三羟丙基胺首期费用提起威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