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labour supply
labour force; work force
【经】 labor force; work force
provide; supply; purvey; fill; furnish; give; store
【化】 furnish
【医】 supply
【经】 supplies; supply
劳动力的供给(Labor Supply)指在特定时间与市场条件下,劳动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总量。其核心包含意愿(willingness)与能力(ability)两个维度,反映劳动力参与经济活动的规模与时间投入。以下从经济学角度详解其内涵:
汉语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供给"指"把生活中必需的物资、钱财、资料等给需要的人使用";"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合并释义为: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口为市场提供可支配的劳动服务。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英语对应概念
Labor Supply 在经济学中定义为:
"The total hours workers are willing and able to work at a given wage rate."
(在既定工资率下,劳动者愿意且能够工作的总时数。)
来源:Black, J. Oxford Dictionary of Economics. 5th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劳动力供给受多重因素影响,形成市场均衡的关键变量:
工资率与替代效应
工资上升可能激励劳动者增加工作时间(替代效应),但也可能因收入满足而减少劳动投入(收入效应)。经典模型表述为:
$$ L_s = f(W, P, U) $$
其中 (L_s) 为供给量,(W) 为工资率,(P) 为人口规模,(U) 为非工资福利。
劳动参与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计算公式为:
$$ text{参与率} = frac{text{劳动力人口}}{text{适龄工作人口}} times 100% $$
来源:国际劳工组织(ILO). Key Indicators of the Labour Market. 2019. [可访问 ilo.org/kilm]
非经济因素影响
据世界银行《2023年世界发展报告》:
全球劳动力供给增长已从2000年的1.8%降至2022年的0.5%,主因生育率下降与人口转型。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面临"未富先老"的供给收缩挑战。
来源: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23: Migrants, Refugees, and Societies. [可访问 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
劳动供给理论历经三次范式革新:
综合来源:《劳动经济学手册》(Handbook of Labor Economics), Elsevier, 2011.
劳动力的供给是指在一定市场工资率条件下,劳动者个人或家庭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五个维度解析:
自然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制度与政策:
计算公式:
$$ E_s = frac{Delta Q / Q}{Delta P / P} = frac{P}{Q} cdot frac{Delta Q}{Delta P} $$
其中,$E_s$为供给弹性,$Delta Q/Q$为供给量变动百分比,$Delta P/P$为价格(工资率)变动百分比。
弹性类型:
企业劳动力供给分为:
以上内容综合了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实践,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案例或数据,可参考来源网页中的详细分析。
氨基转移操作性从自己的错误中得利弹道计算机动作符号钝齿轮负电极俘获向量工业合伙广义节点位移海誓山盟灰份损失回输馄饨绞盘车解不开的结晶格子肌样细胞可热点滴反应板空气压加计内螺纹管启齿歧离汽油表标度板熔盐伏安法手压点熔接填料环停业清理图像倒转歪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