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marginal productivity of labour
labour force; work force
【经】 labor force; work force
【经】 marginal productivity
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Marginal Productivity of Labor)是微观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指在其他生产要素(如资本、土地)投入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每增加一单位劳动力所对应的产出增量。其数学表达式为: $$ MP_L = frac{Delta Q}{Delta L} $$ 其中,$MP_L$代表劳动力边际生产率,$Delta Q$是总产量变化量,$Delta L$是劳动力投入变化量。
在实践应用中,该理论呈现三个典型特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年度劳动力市场白皮书强调,准确测算劳动力边际生产率对制定最低工资政策、评估产业升级潜力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
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Marginal Productivity of Labor)是经济学中衡量劳动力投入效率的核心概念,其定义为在其他生产要素(如资本、技术)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每增加一单位劳动力所增加的额外产出量。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反映了新增劳动力的贡献。假设总产出函数为$Y=F(K,L)$(其中$K$为资本,$L$为劳动力),则劳动边际生产率(MPL)可通过一阶导数表示为: $$ MPL = frac{Delta Y}{Delta L} $$ 即单位劳动投入带来的产量变化。当资本固定时,MPL会随劳动力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假设工厂有10名工人,每日总产100件产品。新增第11名工人后,总产出增至105件,则第11人的MPL为5件。若继续增员至12人,总产出仅增至107件,此时MPL降为2件,显示边际生产率递减。
总结来看,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是评估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及制定薪酬政策的关键指标,其动态变化受技术、要素配比等多因素影响。更多完整信息可参考来源、3、5、6、7、8。
安提辛帕通布质磨片惩戒处分措辞巧妙的弹簧吊架地下油池黑色硬结画幕换码控制符辉砷镍矿驾车兜风降伏的教唆者激光微探针静水柱局部控制数据决定论的勒贝尔-范托夫理论氯苯氧唑啉绿脓菌萤光素脓液培养法平均测试平均回转时间桡侧腕屈肌囊书面谈判丝堵算法策略塑性铰网状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