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mouth-to-mouth insufflation
"口对口吹气"在汉英医学词典中对应术语为"mouth-to-mouth resuscitation",指通过施救者向患者口腔内吹入含氧空气的紧急人工呼吸方法。该技术主要用于心肺复苏(CPR),当患者出现呼吸骤停时维持血氧供应。
根据《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第9版)定义,该术语包含三个核心要素:施救者需完全封闭患者口鼻空间、每次吹气持续1秒以上、观察胸廓起伏作为有效指标。世界卫生组织《急救指南》强调该方法需配合胸外按压,按压与吹气比例建议为30:2。
从解剖学角度分析,有效吹气量应达到500-600毫升,使患者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4%以上。美国心脏协会2023年更新的操作规范指出,施救前必须确认环境安全,并采用仰头提颏法开放气道。
该术语在双语医学文献中常与"artificial ventilation"(人工通气)构成上下位词关系。需要注意与"rescue breathing"(救援呼吸)的术语差异,后者包含更广泛的通气方式。英国医学期刊研究显示,正确实施口对口吹气可使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提升2-3倍。
“口对口吹气”是一种急救中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主要用于自主呼吸停止的患者,通过施救者的吹气帮助其恢复被动通气。以下是详细解释:
口对口吹气是通过施救者将呼出气体吹入患者肺部,利用肺的弹性回缩实现气体交换的急救技术。其核心目的是在紧急情况下维持患者氧气供应。
主要用于心跳呼吸骤停、溺水等紧急情况,尤其在没有专业设备时作为临时急救措施。
不当操作可能导致胸部损伤、颈椎损伤或电解质紊乱,需在专业培训后规范实施。
该术语在医学领域专指急救技术,与日常语境中的“吹气”有本质区别。如需实际操作,建议参考权威急救指南或接受专业培训。
安全开关臭葱素单神经节的额剧痛肛原基更龄铬酸盐保护膜关系者骨盘的骨肉粉霍耳斯特德氏链霉菌硷金属结肠型伤寒介质孤立局部性原则可有可无的劳伦杰夫氏多辖现象流下离子橡胶木薯油耦合变量浅脓疱性毛囊周炎扇形导体生殖管施工进度石蛇床手垂症手导镜所属凸轮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