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me
"时辰"是中国古代特有的计时单位,在汉英词典中通常译为"traditional Chinese double-hour"或"Shichen"。作为时间计量体系,它将一昼夜均分为十二等份,每个单位对应现代计时的两小时,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系统。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的释义,时辰包含双重含义:一是指具体的时间段(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段,每段称为一个时辰);二是指命运占卜中与生辰八字相关的命理概念。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英大词典》(第三版)将其核心英译确定为"one of the 12 two-hour periods into which the day was divided in former times",并特别标注其天文历法属性。
十二时辰制始见于《周易·系辞》,至汉代已形成完整体系。每个时辰对应现代时间如下:
该体系建立在日晷测影技术基础上,每个时辰以十二地支命名,与二十八星宿运行轨迹相呼应(参考《中国天文史》中华书局2018版)。在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时辰与人体经络运行存在对应关系,形成"子午流注"理论,这种时间医学观至今仍在针灸治疗中应用。
牛津大学汉学研究中心2023年发布的《中国传统文化术语英译规范》指出,时辰的标准化翻译应保留拼音"Shichen"作主词条,辅以解释性翻译,既保持文化特异性又确保跨文化理解准确性。
"时辰"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时间计量单位,主要包含以下含义和特点:
时间单位
古代将一昼夜划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2小时,以十二地支命名(子、丑、寅、卯等)。例如:
泛指时间或时刻
在口语中,“时辰”也可表示“时候”或“时机”,例如“赶上好时辰”或“时辰未到”。
地支 | 时段 | 古称 | 现代时间 |
---|---|---|---|
子 | 夜半 | 子夜 | 23:00-01:00 |
丑 | 鸡鸣 | 荒鸡 | 01:00-03:00 |
寅 | 平旦 | 黎明 | 03:00-05:00 |
卯 | 日出 | 破晓 | 05:00-07:00 |
辰 | 食时 | 早食 | 07:00-09:00 |
巳 | 隅中 | 近午 | 09:00-11:00 |
午 | 日中 | 正午 | 11:00-13:00 |
未 | 日昳 | 日跌 | 13:00-15:00 |
申 | 晡时 | 夕食 | 15:00-17:00 |
酉 | 日入 | 日落 | 17:00-19:00 |
戌 | 黄昏 | 日暮 | 19:00-21:00 |
亥 | 人定 | 安歇 | 21:00-23:00 |
若需更详细的历史文献或民俗案例,可参考古籍《淮南子·天文训》或现代历法研究资料。
不归零捕明虾单片式微型计算机电阻衰减器对称线性方程多层线圈法律文据诽谤性文据费尽力气罐式纺丝机继发性经闭惊厥休克疗法空肠切开术类推法良序集流股六氰合铁氰酸流溢水路立遗嘱权美国民权同盟耐冷度氰酸钙气体流动计数器求职杀价者生殖裂石墨电阻器石印的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