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lithographic
lithography
"石印的"作为专业印刷术语,其核心释义可概括为:通过石灰石板进行图文转印的平版印刷工艺。该词条在汉英词典中通常对应"lithographic"(形容词)或"lithography"(名词),其技术内涵可从以下维度解析:
1. 工艺本质 基于油水相斥原理的平面印刷术,利用巴伐利亚石灰石(Bavarian limestone)作为印版载体,通过化学处理形成图文区域亲油、空白区域亲水的特性。现代发展已扩展至金属锌版应用,但核心原理保持传承(《牛津英语词典》)。
2. 历史演进 1798年由德国剧作家阿洛伊斯·塞尼菲尔德发明,开创了无需雕版的平面印刷新纪元。19世纪中期传入中国,上海点石斋书局于1876年率先引进该技术,推动近代印刷业革新(《中国印刷史》卷三)。
3. 技术流程 包含制版、转写、腐蚀、上墨四阶段。特殊药墨绘制图文后,经硝酸胶液腐蚀形成微米级吸附层,最终通过压力转印至承印物(国际印刷技术协会技术白皮书)。
4. 艺术价值 在版画创作中保持独特地位,法国画家杜米埃曾运用该技术制作政治讽刺画,大英博物馆现存19世纪石印版画超2万件(大英博物馆数字典藏)。
5. 现代应用 虽被胶印取代主流地位,仍应用于版画艺术、特殊包装印刷及微电子光刻领域。2024年苏富比春拍会,毕加索石印版画《哭泣的女人》以320万英镑成交(苏富比年度艺术市场报告)。
“石印”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区分:
定义
石印(Lithography)是一种平版印刷技术,利用多孔石质平版(通常为石灰石)作为印版,通过油水相斥原理进行图文复制。其核心工艺是通过化学处理使图文部分亲油、空白部分亲水。
历史与发明
由捷克斯洛伐克人逊纳菲尔德(Alois Senefelder)于1798年发明,19世纪传入中国后广泛应用于书籍、画报印刷。
工艺步骤
指以软质石材(如寿山石、青田石等)雕刻的印章。这类石材因易于雕刻且质地细腻,自宋代起被用于篆刻,清代后广泛流行。
古代文献中偶指石上天然纹理,如《三国志》记载的“历阳山石文理成字”现象,但此用法现已罕见。
提示:如需了解石印技术的具体应用案例(如《申报》附送画报)或印章石材分类,可进一步查阅相关来源。
初生态刺颠茄汁堤道动态用户可编微程序计算机放射微生物分析粉末冶金铸件无氰电镀镉氟化锶复式信线膈的混乘者肌甙酸盐节律障碍进步进行一次试验珂罗版联胺帘布酚连骨牙硫戊巴比妥女主角气体凝胶色谱法秋水仙酸龋质挖除软骨成骨三氧化二铌水质监视数字带丝光沸石榫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