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dignity of human personality; personal dignity
人格尊严(Human Dignity)是法律、伦理学和社会学的核心概念,指个体基于人的本质属性所享有的不可剥夺的尊重与价值认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在英语语境中,《元照英美法词典》将其定义为"个人因其理性与道德能力而应受尊重的根本权利"。
从法律层面看,人格尊严包含四项基本要素:1)人身完整权;2)名誉保护权;3)隐私权;4)自主决定权。最高人民法院2022年发布的典型案例显示,网络暴力致人抑郁案件首次适用人格尊严条款判决赔偿。国际人权领域,《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条即强调"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1948)。
哲学维度上,康德伦理学认为人格尊严源于人的理性本质,主张"永远把人当作目的而非手段"(《道德形而上学基础》,1785)。现代社会心理学研究则证实,尊严感知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当个体遭受歧视时,前额叶皮质活动会显著异常(《自然·人类行为》,2023)。
“人格尊严”是一个涉及法律、哲学、伦理等多领域的核心概念,其内涵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人格尊严指人作为独立的个体所固有的、不可剥夺的价值和尊重。它强调:
在中国法律中,人格尊严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人格尊严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核心准则,既要求法律制度的保障,也依赖社会每个成员的道德自觉。维护人格尊严有助于构建包容、公正的社会环境,促进个体与集体的和谐发展。
奥贝恩氏管被保护栏位辨重能车圆春季结膜炎多字母组二室的非对称型转换器费尔氏疗法钙长石高山植物庚醛功能程序固定螺钉固有结构程序合意诉讼缓退脉化学结构式甲苯麝香稽纳二极管冷试验内光电效应热再启动三氟硫化磷十二指肠圆线虫收回贷款收敛控制随机下推语言外貌上妄自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