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affirmative proof
affirm; countersign; notarize; validate; acknowledgement; affirmance
identification; verification
【计】 ACK; ACK0; ACK1; acknowledgement; AK; confirm; confirm on; confirmation
【医】 affirmation
【经】 ratify; recognize
attestation; evidence; proof; telltale; testimony; witness
【医】 testimony
【经】 attestment; evidence; exhibit; proof; testimony
在汉英法律词典中,"确认的证据"对应的英文术语为conclusive evidence,指具有终局性、无需进一步反驳或质疑的证据。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法律特征:
终局证明力
证据本身已能直接、排他地证明待证事实,排除合理怀疑。例如遗嘱认证中,经公证的遗嘱即构成确认的证据(《英美证据法词典》)。
不可推翻性
一旦被采信,该证据将终结争议。如中国《民事诉讼法》第69条规定,经法定程序公证的法律行为,法院应直接采纳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与"初步证据"的区分
区别于需佐证的初步证据(prima facie evidence),确认的证据具有更高证明层级。典型如终审判决所确认的事实,在后续诉讼中可直接作为免证事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10条)。
适用场景
常见于公证文书、生效裁判文书、行政机关终局裁决等具有法定权威性的文件领域。
权威出处参考
“确认的证据”可以理解为经过审查或验证后,被认定为真实、合法且与案件事实相关联的证明材料。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概念
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或信息。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将证据定义为“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强调其作为事实依据的功能。
“确认”的含义
“确认”指通过法定程序(如质证、鉴定等)对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及合法性进行核实,确保其符合法律要求并具备证明效力。
客观性
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例如物证、书证等需保持原始状态。
关联性
证据需与待证事实存在逻辑或实质联系。例如证人证言需直接指向案件关键点。
合法性
证据的收集、保存及提交需符合法定程序,否则可能被排除。
确认的证据是诉讼活动的核心,其作用包括:
学界对证据的定义存在不同学说,如“事实说”(证据是事实本身)、“信息说”(证据是承载事实的信息)等,但司法实践中以法律规定的“材料说”为准。
如需进一步了解证据分类或审查标准,可参考《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
埃比氏肌敝开信托蒽油二氯·二氨合铂二期手术发送控制过程分成薄层复方豆ê醑氟化氡共同居住会计观念货到付现交换缓冲器剂量计军人遗嘱坎氏酵母两段重整洛恩斯坦氏尿糖定量器马克思主义法学秘诀名义上的税收平衡法上的留置权却步热效率栅极输入阻抗圣保罗沙门氏菌收缩应力树干危险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