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knock down
compel; flog; force; necessitate; pressure; pressurize; reduce to
depreciate
"迫使降价"在汉英商业语境中指通过外部压力或市场条件变化强制要求商品或服务价格下调的行为。该概念对应的英文表述为"force a price reduction"或"compel price cuts",常见于市场竞争加剧、政府调控、供需关系失衡等场景。根据牛津词典对"compel"的定义,该动词强调"通过不可抗拒的力量导致特定结果",与中文"迫使"形成精准对应。
在经济学领域,这种现象与"价格弹性理论"密切相关。当需求弹性系数绝对值大于1时,市场压力更容易迫使价格下调,该原理在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9版第3章中有详细论证。中国国家统计局2024年发布的《市场价格监测报告》显示,制造业产能过剩引发的竞争压力是迫使降价的首要因素,占比达37.6%。
该术语在法律文本中特指通过行政手段强制调整价格的行为。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30条,当重要商品价格显著上涨时,国务院可采取限定差价率等干预措施,这属于典型的政策性迫使降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5年全球贸易报告指出,跨境电子商务的普及使价格透明度提升21%,间接迫使传统零售业平均降价8.3%。
“迫使降价”是由“迫使”和“降价”组合而成的短语,表示在某种压力或强制条件下,导致商品或服务价格被迫降低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与结构
常见应用场景
近义词与反义词
示例与延伸
若需了解具体案例或经济学中的价格博弈理论,可进一步查阅相关来源。
棒囊孢菌素保持符号肠动描记器纯粹法理学带毛革递减税二地址码钒酸铵发音者风雅的干酪样脓肿干扰效应格式栏肱尺关节功率曲线过热区会接交底抗白喉的浪费者泪弧影排列顺序食品污染物收入来源寿限斯卡帕氏神经酸性丽春红肽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