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击炮英文解释翻译、迫击炮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trench mortar
相关词条:
1.mortarboard 2.minethrower 3.minethrower 4.stovepipe
例句:
- 正进站的火车;刚来的邮件;正袭来的迫击炮
Incoming trains; incoming mail; incoming mortar fire.
- 密集的迫击炮火力从这些阵地射向由山谷那边上来的援军。
From these positions mortar fire was rained down upon reinforcements moving up through the valley.
- 受重型迫击炮火力威胁的敌军阵地;受步枪火力的袭击
Subjected enemy positions to heavy mortar fire; struck by rifle fire.
- 军队被迫击炮攻击。
The army was fired by mortars.
分词翻译:
击的英语翻译:
attack; beat; bump into; hit; strike out; thrash
【医】 coup; stroke
炮的英语翻译:
artillery piece; big gun; cannon
【医】 bomb; Cannon; canon
专业解析
迫击炮是一种结构相对简单、弹道弯曲的步兵支援火器。其英文对应术语为Mortar。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
定义与核心特征
迫击炮是一种炮身短、射角大(通常超过45度)、初速低、弹道弯曲的滑膛(或少数线膛)火炮。它主要用于对近距离遮蔽物后的目标进行曲射攻击,发射尾翼稳定的炮弹。其名称“迫击”源于早期此类武器“迫近射击”的特点。
-
结构与工作原理
典型的迫击炮由炮管(身管)、座钣、支架(两脚架)和瞄准具组成。发射时,炮弹从炮口装填,依靠重力滑落至炮膛底部撞击固定击针,点燃炮弹底部的发射药包产生高压气体,将炮弹推出炮口。座钣用于承受发射时的后坐力并将其传递到地面。
-
战术用途与特点
- 射界灵活:高射角使其能攻击山丘、建筑物等障碍物后方的目标。
- 火力覆盖:可快速提供压制性或杀伤性火力支援,打击敌方步兵、轻型工事和无防护车辆。
- 便携性:通常可分解由步兵携带,部署和转移速度快。
- 弹种多样:可发射高爆弹、照明弹、烟雾弹、训练弹等。
权威参考来源:
- 定义与基本特征参考自《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对 "Mortar" 的解释。
- 结构与工作原理参考自美国陆军技术手册《TM 9-1010-223-10 Operator's Manual for Mortar, 60mm M224》及相关军事装备条目。
- 战术用途与特点综合了《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迫击炮”条目及北约标准化协议《STANAG》中关于迫击炮作战运用的相关内容。
(注:由于当前环境限制无法提供实时有效链接,但上述提及的《大英百科全书》、美国陆军技术手册、《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及北约《STANAG》协议均为该领域公认的权威信息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迫击炮是一种曲射滑膛火炮,其名称含义和核心特点如下:
一、定义与命名来源
-
词义解析
- “迫击”的由来有两种主流说法:
- 迫近攻击:因射程较近,常伴随步兵在近距离作战;
- 被迫击发:传统迫击炮弹需从炮口装入,依靠重力下滑撞击底部击针发射,体现“被迫触发”机制。
- 中文名称可能源自日语对英文“Mortar”的翻译。
-
基本定义
迫击炮以座钣承受后坐力,炮身短、射角大(通常45°-85°),弹道弯曲,适合打击遮蔽物后方或反斜面目标。
二、结构与发射方式
- 核心组件
包括炮身、炮架、座钣和瞄准具,其中座钣固定于地面以稳定射击精度。
- 装填与击发
- 中小口径迫击炮多采用炮口装填,大口径则可能尾端装填;
- 炮弹滑落至炮膛底部触发击针,发射尾翼稳定弹。
三、功能特点与用途
- 战术优势
- 轻便灵活:重量轻、易分解,适于山地、堑壕等复杂地形;
- 多用途弹药:可发射杀伤爆破弹、烟幕弹、照明弹等。
- 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压制敌方有生力量、破坏轻型工事和障碍物,也可用于海上深水炸弹投掷。
四、历史与发展
- 最早可追溯至中世纪奥斯曼帝国,现代因结构简单、易携带的特点,仍是步兵重要支援武器。
若需进一步了解技术参数或战例,可查看来源网页(如、2、4等)。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表面定向效应铋化物仓促的陈腐垂冰村夫大脑窝电传打印机交换费希尔氏试验分散性复合纤维弗里宁共振腔甲醛柯托甙经公证的拒付书可连续重用资源帘窗耦合空腔膦嗪临时仲裁木刻画脑池内的区段数人工放射热形变温度身透明乌头硷推定皮重外循环完成状态网膜囊下隐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