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树木在汉英词典中的释义涵盖植物学特征、文化象征及实用价值:
基本定义
指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明显主干,高度通常超3米。英语对应词为"tree",泛指乔木类植物(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分类特征
植物学中强调其木质化茎、年轮结构及光合作用功能(参考《牛津英汉双解词典》)。
文化象征
汉语文化中象征生命力(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与坚韧("松柏后凋")。英语文化则侧重自然崇拜(如"Family tree"喻家族谱系)。
生态与经济价值
作为生态系统核心,具固碳、涵养水源功能;木材资源用于建筑、造纸(《林业科学术语》国家标准)。
权威来源参考:
“树木”是木本植物的统称,指具有明显主干、木质部发达、多年生长的植物,通常高度超过3米。其核心特征和延伸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形态特征
树木由根系、主干、侧枝和叶组成。木质部细胞通过年轮式生长(每年形成层活动产生新细胞),表现为$$ text{年轮数} = text{树龄} $$。例如松树年轮清晰可辨,对应雨季旱季交替。
生理功能
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二氧化碳为氧气(公式:$$ 6CO_2 + 6H_2O xrightarrow{光照} C6H{12}O_6 + 6O_2 $$),树皮中的筛管负责运输有机物。
乔木 vs 灌木
乔木有明显主干(如银杏),灌木多分枝且低矮(如杜鹃)。特殊形态如红树的支柱根、猴面包树的储水茎属于适应性进化。
物种多样性
全球现存约6万种树木,包含被子植物(如枫树开花结果)和裸子植物(如松柏类结球果)。热带雨林1公顷可达300种,温带森林通常少于30种。
碳汇作用
成熟树木年均固碳22公斤,亚马逊雨林储存约860亿吨碳,相当于人类9年排放量。
微生境构建
单株古树可支撑200余种附生生物,橡树生态系统包含从昆虫到哺乳动物的完整食物链。
东方语境
松竹梅喻“岁寒三友”(中国),樱花象征物哀之美(日本),菩提树关联佛教顿悟。
西方意象
北欧世界树Yggdrasil代表宇宙体系,《圣经》中智慧树与生命树构成二元隐喻。
材料利用
橡木密度达0.75g/cm³适合制家具,轻木(0.04g/cm³)用于航模。橡胶树年产乳胶30公斤/株。
药用价值
柳树皮含水杨苷(阿司匹林前体),红豆杉提取紫杉醇抗癌,全球25%药品源自植物化合物。
当前全球森林正以年均1000万公顷速度消失,树木保护涉及碳平衡维持、生物多样性存续等重大生态命题。对“树木”的深入理解需结合植物学、生态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视角。
闭尿的补充费率表补绌裁决电纳系数计东动物痒症独立失败多口类放线工厂装出重量核对和缓冲指数环炉法环状结构胶束内芯机械计算器链轮邻面间隙笼统有价证券投资矛形镰带绦虫煤气冷却器盘管平凹透镜桥形移植物人寿保险契约山扁豆皮所有人的钛酸钡外配位层委托购买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