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樹木在漢英詞典中的釋義涵蓋植物學特征、文化象征及實用價值:
基本定義
指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明顯主幹,高度通常超3米。英語對應詞為"tree",泛指喬木類植物(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分類特征
植物學中強調其木質化莖、年輪結構及光合作用功能(參考《牛津英漢雙解詞典》)。
文化象征
漢語文化中象征生命力(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與堅韌("松柏後凋")。英語文化則側重自然崇拜(如"Family tree"喻家族譜系)。
生态與經濟價值
作為生态系統核心,具固碳、涵養水源功能;木材資源用于建築、造紙(《林業科學術語》國家标準)。
權威來源參考:
“樹木”是木本植物的統稱,指具有明顯主幹、木質部發達、多年生長的植物,通常高度超過3米。其核心特征和延伸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形态特征
樹木由根系、主幹、側枝和葉組成。木質部細胞通過年輪式生長(每年形成層活動産生新細胞),表現為$$ text{年輪數} = text{樹齡} $$。例如松樹年輪清晰可辨,對應雨季旱季交替。
生理功能
通過光合作用轉化二氧化碳為氧氣(公式:$$ 6CO_2 + 6H_2O xrightarrow{光照} C6H{12}O_6 + 6O_2 $$),樹皮中的篩管負責運輸有機物。
喬木 vs 灌木
喬木有明顯主幹(如銀杏),灌木多分枝且低矮(如杜鵑)。特殊形态如紅樹的支柱根、猴面包樹的儲水莖屬于適應性進化。
物種多樣性
全球現存約6萬種樹木,包含被子植物(如楓樹開花結果)和裸子植物(如松柏類結球果)。熱帶雨林1公頃可達300種,溫帶森林通常少于30種。
碳彙作用
成熟樹木年均固碳22公斤,亞馬遜雨林儲存約860億噸碳,相當于人類9年排放量。
微生境構建
單株古樹可支撐200餘種附生生物,橡樹生态系統包含從昆蟲到哺乳動物的完整食物鍊。
東方語境
松竹梅喻“歲寒三友”(中國),櫻花象征物哀之美(日本),菩提樹關聯佛教頓悟。
西方意象
北歐世界樹Yggdrasil代表宇宙體系,《聖經》中智慧樹與生命樹構成二元隱喻。
材料利用
橡木密度達0.75g/cm³適合制家具,輕木(0.04g/cm³)用于航模。橡膠樹年産乳膠30公斤/株。
藥用價值
柳樹皮含水楊苷(阿司匹林前體),紅豆杉提取紫杉醇抗癌,全球25%藥品源自植物化合物。
當前全球森林正以年均1000萬公頃速度消失,樹木保護涉及碳平衡維持、生物多樣性存續等重大生态命題。對“樹木”的深入理解需結合植物學、生态學、文化人類學等多學科視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