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non-confidence motion
不信任动议(英文:Motion of No Confidence)是议会制国家立法机关对政府或特定官员提出质疑的法定程序,其核心含义为通过多数表决形式撤销行政权力的合法性授权。该机制起源于18世纪英国议会传统,现已成为现代民主制衡体系的关键制度设计。
从法律效力分析,不信任动议需满足三项核心要件:1)须由法定数量的议员联署提出;2)需经议会全体会议辩论;3)最终表决须获得绝对多数支持。以英国《2011年固定任期议会法》为例,政府若在信任投票中失败,将触发14天内重组内阁或提前大选的法律程序。
比较法视角下,德国《基本法》第67条规定的建设性不信任投票要求议会必须同步提名新总理候选人,这种制度创新有效避免了权力真空。加拿大1982年《宪法法案》则明确规定省级立法机构可通过不信任动议罢免省长。
该机制的实际运作效果取决于政党体系特征。在多党制国家如意大利,1948-2023年间共发生63次不信任动议,平均每届政府存活期不足1.3年;而英国自1945年以来仅6次成功案例,最近一次为1979年卡拉汉政府倒台。中国《宪法》第63条虽未直接采用该术语,但规定全国人大有权罢免国家领导人,体现了权力机关对执行机关的监督原则。
不信任动议是议会制国家中立法机关对政府行使监督权的重要机制,其核心含义与运作特点可归纳如下:
不信任动议(Vote of No Confidence)是议会制国家中,立法机关通过投票方式对政府或内阁表达不信任的正式程序。若动议通过,政府需集体辞职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该机制起源于英国,1782年首次针对首相诺斯勋爵的动议成为历史先例,但直到19世纪才形成制度化。
不同于弹劾针对个人违法行为,不信任动议聚焦政府整体施政能力,属于政党内部监督机制。英国2014年废除首相弹劾权后,该动议成为制约首相的主要手段。
该机制既体现议会制国家的权力制衡特点,也可能导致政治不稳定。如法国2024年因动议通过引发政府更迭时,总统马克龙正在外访,凸显该制度的突发性影响。
安全防护棒状硫黄产业资本茶叶盒代位执行人单字电压逆化器短叶云实伏-许二氏点辅助处理器镉标准电池鼓噪艰辛较高的角绝缘器类牛皮癣罹淋巴管曲张颅颊囊履行义务绵马浸膏气体凝析油全部地人机问题三十一烷酸摄象管石棉制动衬带试验联接酸苹果同义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