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lodge a complaint
"投诉"在汉英词典中的核心释义可拆解为:作为动词时指「通过正式渠道表达不满并提出纠正诉求」,对应的英文翻译为"file a complaint"或"lodge a grievance";作为名词则指「因权益受损提出的书面或口头申诉」,英文对应"complaint"或"grievance"。该词常见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1328页的法律术语解释,强调其区别于普通抱怨的法定程序性特征。
在应用场景中,该词特指消费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9条规定的五种法定途径(包括与经营者协商、向行政部门投诉等)进行的维权行为。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4年度报告,约67%的消费争议通过12315平台投诉机制得到解决,印证了该术语在实践中的程序价值。
词源考证显示,"投诉"由「投」与「诉」两个语素构成,前者取「投入、呈递」之意,后者表「陈述、控告」,这与《牛津汉英双解词典》第3版中"lodge"(正式提交)的释义形成语义呼应。该术语在行政法领域具有特定法律效力,如《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第14条明确规定投诉受理的15日期限。
投诉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向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或相关机构提出诉求,要求依法处理或维护权益的行为。以下是具体解析:
权益救济途径
投诉是个人或组织在权益受损时,通过法定渠道主张权利的方式。例如消费者因商品质量问题要求退款,或劳动者因用人单位违法提出申诉。
法律属性
根据《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投诉特指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争议时,请求监管部门解决纠纷的行为。其核心在于“解决争议”,而非单纯举报违法行为。
消费领域
如网购商品与描述不符、服务未达标等,消费者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要求退款、换货或赔偿。
劳动权益保护
劳动者遭遇欠薪、超时加班等侵权行为,可向人社部门投诉,且投诉人必须为直接利害关系人。
公共服务问题
涉及教育、医疗等公共事务时,例如学籍转接纠纷,投诉成为弱势群体表达诉求的渠道。
调解与协商
行政机关通常通过调解促成双方和解,如商家与消费者达成赔偿协议。
行政介入
若调解失败,监管部门可依法调查并作出行政处罚(如罚款、责令整改)。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投诉是法律赋予公民的维权工具,需在权益受损时合理运用,同时需符合法定程序与条件。
铵态氮肥鼻疽菌酶不名誉不要存储器登-克二氏法等熵过程多层带付过多的报酬光电阴极骨锯合法年龄怀特氏法兼并前利润检测期紧张性瞳孔卤化烷基镁内阁制平衡准备帐户前界反应亲凝集原质权益平衡论色拉油山道酸上皮内置法双重董事会属煤的髓质射线胎动初感未耕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