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Tyndall phenomenon
heart; mind; morals; virtue
ear; erbium
【医】 aures; auri-; auris; ear; ot-; oto-
family name; surname
phenomenon; appearance
【化】 phenomenon
【医】 phenomenon
【经】 phenomenon
廷德耳氏现象(Tyndall Effect),又称廷德尔效应或丁达尔现象,是物理光学中的一种重要现象,指当一束光线通过胶体溶液或含有微小悬浮颗粒的介质时,在垂直于入射光的方向上可观察到一条光通路的现象。该现象由19世纪爱尔兰物理学家约翰·廷德尔(John Tyndall)首次系统研究并命名。
当光线通过胶体分散系(粒子直径介于1-100纳米)时,悬浮颗粒对可见光产生散射作用。由于胶体粒子尺寸接近或略小于入射光波长(可见光波长约400-700纳米),主要发生瑞利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散射光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因此蓝光散射更强。此现象是区分胶体与真溶液的重要依据——真溶液因粒子过小(<1纳米)无明显散射光路。
现象发生的核心条件是分散质粒径处于特定范围:
约翰·廷德尔在1869年通过实验详细研究了气溶胶与胶体对光的散射行为,其著作《论光》(On Light)系统阐述了该现象原理。为纪念其贡献,科学界将此类散射命名为"廷德耳氏现象"。
参考文献来源
廷德耳氏现象(Tyndall effect)是一种光学现象,具体解释如下:
廷德耳氏现象指光线通过胶体或悬浮颗粒时,因散射作用形成可见光路的现象。该现象由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约翰·廷德尔(John Tyndall)发现并命名,中文也译作“丁达尔效应”或“廷得耳效应”。
在不同领域或翻译中,该现象也被称为:
如需进一步了解实验操作或具体案例,可参考光学或胶体化学相关教材。
柏属编码效率肠气鼓颤声说话醋酸α-生育酚单石积分电路定价决策顶盘动机何在踱步仿形样板附有刻度的玻璃温度计复原糖购买费用含泪的后端板侧环路出错加麦芽食物加重处罚记名债券九产妇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扩容脓性眼炎篷平衡误差食欲过盛数据通路朔望通常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