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氧体磁心存储器英文解释翻译、铁氧体磁心存储器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计】 ferrite core memory; ferrite-core memory
分词翻译:
铁的英语翻译:
determine; iron; unalterable; weapon
【医】 Fe; ferri; ferrum; iron; mars; sidero-
【经】 iron
氧的英语翻译:
oxygen
【医】 o; O2; oxy-; oxygen; oxygenium; phlogisticated gas
体的英语翻译:
body; style; substance; system
【计】 body
【医】 body; corpora; corps; corpus; leukocytic crystals; scapus; shaft; soma
Somato-
磁心存储器的英语翻译:
【计】 CM; core memory; core storage; core store
专业解析
铁氧体磁心存储器(Ferrite Core Memory),也称为磁芯存储器(Magnetic Core Memory),是一种早期计算机使用的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技术。其核心原理是利用铁氧体材料(一种具有高电阻率和良好磁性的陶瓷材料)制成的微小环形磁芯(Core)的两种剩磁状态来存储二进制数据(0和1)。
核心原理与工作方式:
-
材料与结构:
- 存储单元由微小的铁氧体磁环(磁芯)组成,通常排列成网格状平面(平面阵列),多层平面堆叠构成完整的存储器。
- 每个磁芯代表一个比特(bit)。穿过每个磁芯通常有三根导线:两根驱动线(X线和Y线)用于寻址和写入,一根感应线(Sense Line)用于读取。
- 铁氧体材料具有矩形磁滞回线特性,这意味着它能在没有外部磁场的情况下稳定地保持两种剩磁状态(例如,顺时针磁化代表“1”,逆时针磁化代表“0”),从而实现非易失性存储。
-
写入操作:
- 要写入一个比特(例如“1”)到特定磁芯,需同时向穿过该磁芯的X线和Y线施加足够大的、方向一致的电流脉冲(电流之和超过磁芯的翻转阈值)。
- 电流产生的磁场叠加,使磁芯沿特定方向(如顺时针)磁化。
- 写入“0”则施加相反方向的电流脉冲,使磁芯沿另一方向(如逆时针)磁化。
-
读取操作(破坏性读取):
- 读取时,也向目标磁芯的X线和Y线施加电流脉冲,方向与写入“0”时相同(试图将磁芯置为“0”状态)。
- 如果磁芯原存储的是“1”(顺时针磁化),这个操作会强制其翻转磁化方向到“0”(逆时针)。磁通量的剧烈变化会在感应线上产生一个较大的电压脉冲(感应信号),表示读到了“1”。
- 如果磁芯原存储的就是“0”,则磁化状态不变或变化很小,感应线上产生的电压脉冲极小或没有,表示读到了“0”。
- 由于读取“1”的操作会将其改变为“0”,因此读取后需要立即执行一次写回操作(Rewriting),将正确的数据(如果是“1”)写回去,以恢复原始数据。这就是“破坏性读取”。
历史意义与特点:
- 主导时期: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磁芯存储器是计算机主存储器的主流技术。
- 优点:
- 非易失性: 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这是早期计算机的关键需求。
- 可靠性: 相比其前身(如延迟线存储器、威廉姆斯管),磁芯存储器更可靠、稳定。
- 随机存取: 可以直接访问任意存储单元。
- 缺点:
- 制造复杂: 需要手工或半自动方式将大量微小磁芯和导线精确编织成阵列,成本高昂、速度慢。
- 速度限制: 访问速度(读写周期)相对较慢(微秒级)。
- 破坏性读取: 需要额外的写回操作,增加了访问时间。
- 功耗与发热: 驱动电流较大,导致功耗和发热问题。
- 密度限制: 物理尺寸限制了存储密度的提升。
- 被替代: 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更快速、更便宜、更高密度的半导体存储器(如SRAM、DRAM)在20世纪70年代逐渐取代了磁芯存储器。
汉英对应关键术语:
- 铁氧体磁心存储器 (Tiě yǎng tǐ cí xīn cún chǔ qì): Ferrite Core Memory
- 磁芯存储器 (Cí xīn cún chǔ qì): Magnetic Core Memory, Core Memory
- 铁氧体 (Tiě yǎng tǐ): Ferrite
- 磁芯 (Cí xīn): (Magnetic) Core
- 磁滞回线 (Cí zhì huí xiàn): Hysteresis Loop
- 剩磁 (Shèng cí): Remanence, Residual Magnetism
- 非易失性 (Fēi yì shī xìng): Non-volatile
- 随机存取存储器 (Suí jī cún qǔ cún chǔ qì): Random Access Memory (RAM)
- 驱动线 (Qū dòng xiàn): Drive Line (X-line, Y-line)
- 感应线 (Gǎn yìng xiàn): Sense Line
- 破坏性读取 (Pò huài xìng dú qǔ): Destructive Read
- 写回 (Xiě huí): Rewrite, Rewriting
权威参考来源:
- 维基百科 - 磁芯存储器 (Magnetic-core memory): 提供了关于磁芯存储器历史、工作原理、制造和影响的详细概述。这是了解该技术基础知识的权威在线资源。来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gnetic-core_memory
- Britannica - 计算机存储器:磁芯存储器 (Computer memory - Core memory): 大英百科全书条目简要介绍了磁芯存储器作为早期计算机主要存储技术的作用和原理。来源:https://www.britannica.com/technology/computer-memory (需在站内搜索相关部分)
- 《计算机组成原理》 (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Design) - David A. Patterson, John L. Hennessy: 经典计算机体系结构教材,在介绍存储器系统发展历史时通常会涵盖磁芯存储器的基本原理和其在计算机发展史上的地位。来源:相关教材章节(例如:Patterson & Hennessy, 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Design, 5th Edition, Morgan Kaufmann)
网络扩展解释
铁氧体磁芯存储器(Ferrite-Core Memory)是早期计算机(20世纪50-70年代)使用的一种非易失性存储技术,通过铁氧体磁环的磁化方向存储二进制数据。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原理
-
磁化存储
每个磁芯(铁氧体磁环)通过导线穿过,利用电流方向控制磁环的磁化方向:顺时针磁化代表“1”,逆时针代表“0”。
读写操作时,通过寻址线施加电流脉冲改变磁化状态,并通过感应线圈检测磁场变化。
-
非易失性
断电后磁化状态保持不变,数据不会丢失。
二、结构与制造
- 物理形态:由大量微型铁氧体磁环(直径约1mm)组成阵列,每个磁环对应一个二进制位。
- 材料特性:铁氧体由铁、锰、锌氧化物烧结而成,具有高磁导率、低矫顽力(易磁化/消磁)。
- 手工工艺:早期磁芯需人工穿线组装,成本高且效率低。
三、特点与局限性
优点 |
缺点 |
非易失性,断电数据保留 |
体积大,难以小型化 |
无需机械部件,存取速度快 |
磁环间易相互干扰 |
可靠性高,寿命长 |
发热导致电阻变化 |
四、历史意义
- 发明者:美籍华人王安于1949年申请专利,奠定了磁芯存储技术基础。
- 应用时期:20世纪60-70年代广泛用于大型机内存,后被半导体存储器取代。
如需进一步了解铁氧体材料特性(如软磁/硬磁分类),可参考和中的技术细节。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阿克雷耳氏腱鞘囊肿奥伯梅尔氏试剂苯酰苯酸辨别道理并发反应玻璃碳承情串并行计数器胆囊周的胆烯酸对合牙二叠氮基乙烷发光性的反常积分分层系统过余性两性畸形肩峰网尖形艾美球虫酵素原的结晶出来解译语言肌痛朗缪尔-里迪尔机理配体交换醛亚氨商业合伙公司数据控制块属事效力范围索伯恩海姆氏菌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