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痰盂(tányú)是汉语中特指一种用于盛放痰液或其他口腔废弃物的容器,其英文对应词为“spittoon”或“cuspidor”。从汉英词典角度解析:
痰盂指口大底小、深度适中的敞口容器,传统材质多为陶瓷、金属或搪瓷,部分配有木盖以减少异味扩散。其核心功能是卫生收纳唾液、痰液,常见于20世纪中国家庭及公共场所,后随卫生习惯改善逐渐被抽水马桶取代。
在公共卫生史上,痰盂曾被视为文明进步的象征。20世纪初,中国政府推广痰盂使用以遏制随地吐痰现象,如1905年《大公报》刊文强调其“防病保民”作用。医学史研究指出,痰盂在结核病防控初期阶段承担了重要角色(见《中华医史杂志》2018年刊)。
二者在现代英语中可互换,但“spittoon”更常见于学术文献(如《牛津英语词典》收录用例)。
随着一次性纸巾普及,痰盂已退出日常使用,但在民俗收藏(如景德镇古瓷痰盂)、医疗护理(卧床病人用痰盂)及传统戏曲道具中仍有文化延续。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报告将其列为“特定医疗场景合规器具”(见WHO技术文件HTM-08-02)。
痰盂是一种用于盛放痰液或其他口腔分泌物的容器,多为圆形敞口设计,常见于家庭或公共场所。以下是详细解释:
痰盂(拼音:tán yú)由“痰”与“盂”组合而成:“痰”指呼吸道分泌的黏液;“盂”是古代盛液体的器皿。其核心功能是收集吐出的痰液,避免随地吐痰影响卫生。
随着公共卫生意识提升,痰盂在公共场所已罕见,但在部分医疗机构或传统家庭仍有保留。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图片或文学作品引用,可查阅《汉典》词条或近代民俗研究资料。
便士重量捕鼠机存款利率大脑半球神经胶质增生电子能阶层二号西皮氏散非线性光学晶体割断手足险管道保温国家诉讼行政区红心木材滑车状的可行区域可逆循环邻氨苯基乙酮酸邻硝基氯苯马蹄式搅拌机偏身共济失调葡胺四环素葡萄状菌肿强直剂气升式搅拌器颧睑沟瘙痒性天疱疮神经强壮剂食篮数据解释模块同余映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