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鎮的意思、督鎮的詳細解釋
督鎮的解釋
(1).官名。“督師”的别稱。 明 王秀楚 《揚州十日記》:“己酉夏四月十四日,督鎮 史可法 從 白洋河 失守,踉蹌奔 揚州 ,堅閉城以禦敵。”
(2).泛指省一級的文武官員。《紅樓夢》第七一回:“二十八日,請皇親、駙馬……太君、夫人等;二十九日,便是閣府、督鎮及誥命等。”
詞語分解
- 督的解釋 督 ū 察看;監管:監督。督辦。督導。督察。督促。督師。督率(刬 )(亦作“督帥”)。督戰。督學。 責罰:督過(督察責備)。督責。 古代将官名:都督。督郵。督護。總督。提督。督撫。 筆畫數:; 部首
- 鎮的解釋 鎮 (鎮) è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制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鎮反。鎮服。鎮懾。鎮守。 安定:鎮靜。鎮定
網絡擴展解釋
“督鎮”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ū zhèn,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
官職名稱
指古代軍事或行政體系中“督師”的别稱,多用于戰時,表示高級官員或将領對地方軍隊的指揮與監督職責。例如明代史可法曾任督鎮,負責揚州防務(《揚州十日記》記載)。
-
泛指省級官員
在更廣泛的語境中,也可代指省一級的文武官員,涵蓋行政與軍事職能。
二、曆史背景與用例
- 軍事職能:明代常設督鎮職位,如史可法在抗清時以“督鎮”身份駐守揚州,體現其戰時指揮權。
- 行政職能:清代文獻如《紅樓夢》中,督鎮被提及為省級高官,參與重要社會活動。
三、詞源解析
- “督”:意為監察、管理,強調監督職責。
- “鎮”:意為統領、鎮守,側重軍事指揮權。
兩者結合,突顯官職的軍政雙重屬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人物或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揚州十日記》《紅樓夢》等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督鎮》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負責監督和管理一個地區或一個單位的鎮守者。下面是關于《督鎮》的更詳細信息:
- 拆分部首和筆畫: 《督鎮》由部首目和彳組成。目部位于左側,彳部位于右側。它總共有16個筆畫。
- 來源: 《督鎮》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食貨志》中。它在古代經典文獻以及曆史記錄中被廣泛使用。
- 繁體字: 《督鎮》是《督鎮》的繁體字形式。
- 古時候漢字寫法: 《督鎮》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形狀可能略有不同。但總體上,它仍然由目部和彳部構成。
- 例句: 這裡是一些使用《督鎮》一詞的例句:
1. 他被任命為該地區的督鎮,負責維持社會秩序。
2. 這位督鎮通過嚴格的管理,使得這個單位保持了良好的工作效率。
- 組詞: 《督鎮》可以作為一個詞語的一部分,與其他詞語組合使用。例如:“督鎮制度”、“督鎮風氣”。
- 近義詞: 《督鎮》的近義詞包括“監督”、“管理”等詞語。
- 反義詞: 《督鎮》的反義詞可能沒有明确的對應詞語,但與其相反的概念可以是“無視”、“放任”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