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狂孽的意思、狂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狂孽的解釋

指忤逆者。 唐 李商隱 《登霍山驿樓》詩:“ 壺關 有狂孽,速繼 老生 功。” 馮浩 箋注:“狂孽,謂 劉稹 。”按, 劉稹 , 唐 節度使 從谏 從子, 谏 卒,诏 稹 護喪還 東都 ,逆旨被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狂孽"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主要見于古代文獻,其含義可從字源和古籍用例中解析:

  1. 字義解析

    • 狂:本義指狗發瘋,引申為人精神失常、言行放縱、不受約束,如《說文解字》釋為“狾犬也”,後泛指狂妄、猛烈之意。
    • 孽:本義指非正妻所生之子(庶子),引申為災禍、邪惡、忤逆不孝或作亂的行為,如《說文解字》釋為“庶子也”,《孟子》有“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之句。
  2. 合成詞義 “狂孽”結合二字含義,核心指代狂妄悖逆、為非作歹的惡行或惡人,強調行為或人物具有瘋狂、乖張、忤逆、作亂的特性。常用來形容:

    • 極端悖逆的言行:如臣子對君主的狂妄反叛。
    • 邪惡作亂之人:指那些行為瘋狂、制造禍端的人。
    • 忤逆不孝的罪行:在倫理語境下指對尊長的嚴重冒犯。
  3. 古籍用例佐證

    • 明代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十八·刑部》記載:“(張)差一狂孽,持梃入禁庭。”此處“狂孽”指行為瘋狂、持棍闖入宮廷的兇徒(張差),強調其狂妄作亂的性質。
    • 該詞多用于描述犯上作亂、大逆不道的行為或人物,帶有強烈的貶斥意味。
  4. 現代使用與近義詞 現代漢語中“狂孽”已極少使用,屬文言詞彙。其含義可由“狂悖”、“猖狂”、“悖逆”、“作亂”、“忤逆” 等近義詞替代,具體語境需結合“狂妄”與“邪惡/悖逆”的雙重特性來理解。

參考資料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狂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狂孽”指忤逆者,常用于形容違背倫理、不忠不孝或叛逆之人。該詞由“狂”(瘋狂、狂妄)和“孽”(邪惡、罪過)組合而成,強調行為上的悖逆與不端。

二、出處與背景

  1. 文獻記載:唐代李商隱在《登霍山驿樓》中寫道:“壺關有狂孽,速繼老生功。”此處“狂孽”指唐代将領劉稹,他因違抗朝廷命令被殺,成為典型的曆史案例。
  2. 曆史人物關聯:劉稹是唐代節度使劉從谏的侄子,因拒絕朝廷調令被定性為叛逆,故以“狂孽”稱之4。

三、用法與例句

  1. 古代詩詞:
    • 宋代歐陽修《南獠》:“狂孽久不聳,民物含春熙。”
    • 元代柳貫《故相東平忠獻王挽歌詞》:“狂孽憑三窟,神威覆五湖。”
    • 清代李重華《書周遇吉傳》:“緻死已摧狂孽勢,迎降真恨賊臣謀。”
  2. 現代語境: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用以強調對叛逆者的批判。

四、相關詞彙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背景或詩詞分析,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或查詩文網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豻戶背境兵微将寡倡道臣庶螭魅魍魉存命倒戟雕殲诋悖頂銀多務惡障發枹方舄鋒氣高耿過甚其辭含憤郝鐘和愛虹丹花不楞登荒伧昏曙湖枭奸桀箋麻儉确家俗假縱局操空王臘賜烈輝厘舉鸾停鹄峙羅浮羅襪芒忽漫瀾門生天子明明白白密意虐戕鳥夷拍花盤屈披風婆留侵傷秦贅潤澤沈墨死力酸悲踏浪兒吳畫峽江仙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