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圖篆。封建時代認為的上天的策命。 南朝 梁 江淹 《蕭骠騎讓封第三表》:“先王所以長世,後睿所以字氓,纘金圖之要,輔樞曆之機者也。”《陳書·徐陵傳》:“我大 梁 應金圖而有亢,纂玉鏡而猶屯。”
“金圖”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文獻和用法區分:
指“圖篆”,即封建時代認為的上天授予的策命或符命。多見于南朝典籍,例如:
作為形容詞性成語,形容極其珍貴、價值連城的畫作或藝術品。例如:
在姓名學中,“金”象征財富與尊貴,“圖”代表謀略與規劃,組合後寓意智慧卓越、成功富貴。
注意:古代含義多見于曆史文獻,現代成語用法相對少見。具體釋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辭源》等工具書。
《金圖》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金(jīn)和圖(tú)。
金(jīn)是金屬、黃金的意思,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钅”(钅是金屬部首),右邊是“今”,表示黃金的意義。
圖(tú)是圖畫、圖表的意思,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上面是“口”,下面是“田”,表示繪制在田地上的圖畫。
《金圖》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史書《史記》中的一則故事。據傳,在商代,商王武丁周遊四方,見到了一座神奇的黃金山,山上繪制着各種珍奇的圖畫。這座山被稱為《金圖山》,因此《金圖》這個詞逐漸流傳開來。
除了普通簡體字,《金圖》還有繁體字寫法,即「金圖」。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金的字形較為簡單,是一個小方塊,象征着堅固財富的特性;而圖的字形則更為複雜,由許多線條組合而成,表示繪畫的複雜過程。
例句:
他擁有一份 《金圖》,展示了他的藝術天賦和獨一無二的創造力。
組詞:金剛、金銀、圖書、地圖
近義詞:金石、黃金
反義詞:土木、破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