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宮殿寺觀前的朱色門阙。亦借指朝廷、寺廟、仙宮等。 晉 陸機 《五等論》:“鉦鼙震於閫宇,鋒鏑流乎絳闕。” 唐 獨孤及 《送陳兼應辟》詩:“相逢絳闕下,應道軒車遲。” 宋 蘇轼 《水龍吟》詞:“古來雲海茫茫,道山絳闕知何處。” 清 鈕琇 《觚賸·蛟橋幻遇》:“﹝女﹞迎謂 許 曰:‘來從絳闕,暫寄紅塵,三生夙契,今當與君償之。’”
"绛阙"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宮殿、寺觀前的朱紅色門阙,引申代指朝廷、寺廟或仙宮等莊嚴場所。該詞由"绛"(深紅色)和"阙"(古代宮門兩側的高台建築)組成,特指用朱砂色裝飾的宏偉建築構件。
二、文學出處
三、應用示例 • 建築描寫:"隱隱霞光透過鱗次栉比的亭台樓閣...永壽主殿如同清都绛阙" • 隱喻用法:曹雪芹的富貴生活被喻為"绛阙蜃樓",暗含虛幻繁華之意
該詞常見于古典詩文,現代多用于文學創作或曆史描述,需注意其色彩象征(朱紅代表尊貴)和空間意象(門阙隱含神聖領域界限)的雙重特性。
绛阙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意義的詞彙,拆分部首為纟和阝,總共有12個筆畫。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具體的出處被認為是莊子的《逍遙遊》。
绛阙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綬闕。綬意為紅色的絲帶,闕意為宮殿的門,也可以指代帝王的宮阙,即皇宮的大門。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绛阙被寫作“纊闕”。绛字以繩為聲符,繁文盛文中,将絲繩染成紅色,用于封印圖書或重要文件等事物。而阙字中的“聲”旁代表了發出的聲音,并表示門關上的動作。
以下是一個關于绛阙的例句:
皇帝踏進宮室的那一刻,绛阙為他打開,整個宮殿煥發出輝煌的光芒。
绛阙是一個可以組成其他詞彙的部分,比如绛紅、阙其一等。绛紅指的是深紅色的顔色,而阙其一則意味着不完美。
與绛阙近義的詞語包括宮門、殿門等,都指代帝王或皇宮的大門。
绛阙的反義詞可以是普通門、平民民居的大門,沒有帝王的莊嚴氣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