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很石。形狀如羊的石頭。 宋 蘇轼 《甘露寺》詩序:“寺有石如羊,相傳謂之狠石。雲 諸葛孔明 坐其上,與 孫仲謀 論 曹公 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二狠石》:“ 京口 北固山 甘露寺 有狠石, 臨潼 驪山 亦有狠石。”參見“ 很石 ”。
“狠石”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ěn shí,其核心含義指形狀如羊的石頭,常與曆史典故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狠石即“很石”,因外形酷似羊而得名。例如,宋代蘇轼在《甘露寺》詩序中提到:“寺有石如羊,相傳謂之狠石”()。清代王士禛的《池北偶談》也記載了京口北固山甘露寺和臨潼骊山兩處存在狠石()。
曆史與典故
據文獻記載,狠石與三國時期諸葛亮(字孔明)和孫權(字仲謀)相關。相傳諸葛亮曾坐于狠石之上,與孫權共議對抗曹操(即“論曹公”),賦予此石文化象征意義()。
地理分布
目前已知的狠石遺迹至少有兩處:
其他說明
需注意,“狠”在此處并非“兇狠”之意,而是通“很”,形容石頭形狀如羊的獨特樣态()。部分文獻中可能因字形相近而混用“狠”與“很”。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蘇轼《甘露寺》或王士禛《池北偶談》的原文記載。
《狠石》是一個詞語,其意思指的是非常堅硬、無法輕易破碎的石頭。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某種物質的硬度或者某種事物的強大、穩固。
根據《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的規定,詞語《狠石》的拆分部首為犬(quǎn),筆畫為17畫。
《狠石》一詞是由兩個字組成,狠和石。其中,狠指的是強烈、猛烈的意思,而石則指的是石頭。将兩個字合并在一起,形成了《狠石》這個詞語,用以形容非常堅硬、難以破損的物體。
《狠石》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狠石」,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狠石》的寫法并未有明确記載。古時候的石頭研究往往着重于器物銘文、碑刻等,而對于形容石頭硬度的特定詞語的寫法并沒有特别記載。
1. 這塊石頭狠石一般,用普通的錘子根本就砸不碎。
2. 這把劍是由狠石打造而成的,鋒利無比。
3. 他的意志就像一塊狠石,始終不變。
狠石可以與其他漢字組合形成一些具有特定意義的詞語,比如:堅狠石、剛狠石等。
與《狠石》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堅硬、堅固、巨石、硬石等。
《狠石》的反義詞主要指的是柔軟、易碎的石頭,比如:軟石、脆石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