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項的意思、漕項的詳細解釋
漕項的解釋
明 清 在民戶應納漕糧正稅外所征各項附加雜稅的總稱。 清 魏源 《籌漕篇下》:“是漕項正帑已足辦漕,尚何取乎幫費。” 清 馮桂芬 《江蘇減賦記》:“尋得部覆,不準減銀,顧駮漕項詞重,駮地丁詞輕,於法可更請。”
詞語分解
- 漕的解釋 漕 á 利用水道轉運糧食:漕運(舊時指國家從水道運輸糧食,供應京城或接濟軍需)。漕糧。漕河。漕渠。漕船。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項的解釋 項 (項) à 頸的後部,泛指脖子:頸項。項鍊。項縮(縮脖子,形容羞怯、畏縮的樣子)。強項。 量詞,分類的條目,:項目。事項。 錢款,經費:款項。進項。存項。 數學用語,代數式中不用加、減號連接的單式
網絡擴展解釋
“漕項”是明清時期在漕糧正稅之外征收的附加雜稅總稱,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漕項指明清政府向民戶征收漕糧時,在正稅基礎上附加的各項雜稅,包括運輸損耗、倉儲管理、官吏勞務等費用。其名目繁多,如“耗米”“折銀”“輕赍銀”等,成為百姓的沉重負擔。
曆史背景與特點
-
征收背景
漕糧是明清通過運河(漕運)将江南糧食運至京城的核心稅種,而漕項作為附加稅,最初用于彌補運輸損耗和行政開支,後期逐漸演變為地方官吏盤剝百姓的手段。
-
社會矛盾
漕項加重了民衆負擔,引發諸多社會問題。例如,清代魏源在《籌漕篇下》指出漕項已遠超實際需求,成為貪腐溫床;馮桂芬在《江蘇減賦記》中也提到朝廷對漕項改革的争議。
相關概念延伸
- 漕運:通過水道運輸糧食的體系,是漕項存在的基礎(參考“漕”字釋義:利用水道轉運糧食)。
- 正稅與附加稅:明清稅制中,正稅為法定稅額,附加稅(如漕項)常因缺乏監管而失控。
如需進一步了解漕運制度或具體稅目,可參考曆史文獻《清史稿·食貨志》或經濟史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漕項》這個詞來源于漢語詞彙。它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水」和「頁」,其中「水」表示與水相關的意思,「頁」表示事物的部分之一。根據筆畫的計算,「漕項」有13個筆畫。在繁體字中,「漕項」的寫法相同。
在古時候,「漕項」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形态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然而,目前尚無關于「漕項」在古代漢字中的确切寫法的記錄。
下面是一個使用「漕項」的例句:
「他是負責掌管水運的漕運官員,管理着漕項的順利進行。」
對于組詞,我們可以根據「漕項」的意思和上下文來構建其他詞彙。例如:
- 漕運:表示通過水路進行運輸。
- 漕江:指特定的水道或江河,用于水運。
- 項鍊:表示佩戴在脖子上的珠寶。
關于近義詞和反義詞,我們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給出相關的詞彙。如果你提供相關的詞語,我可以幫你找到它們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