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故為怪異。 清 李漁 《閑情偶寄·演習·變調》:“今之梨園,購得一新本,則因其新而愈新之,飾怪裝奇,不遺餘力。”
“飾怪裝奇”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 (shì guài zhuāng qí),其核心含義為故意表現出怪異或與衆不同的樣貌或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具體語境用法,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飾怪裝奇》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裝飾得奇特而不合常理。這個成語形容裝飾過于繁瑣或誇張,不符合實際需求或美感标準。
《飾怪裝奇》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饣”和“衣”,其中“饣”表示與食物相關,而“衣”表示與服飾相關。這個成語的總筆畫數為14。
《飾怪裝奇》這個成語起源于中國古代,最早見于明代羅隱的《望江南·蓬庵序》。原句為“年飾往來度日角,過卻流童閑事全。”其中“年飾”就是指過于裝飾。
《飾怪裝奇》的繁體字為「飾怪裝奇」。
在古代,「飾怪裝奇」這個成語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飾」字在古代有時寫作「飾」,「怪」字也有時寫作「怪」。整體來看,古代的寫法更加繁瑣,符合此成語形容的内涵。
1. 她的服裝太過飾怪裝奇,讓人過目不忘。
2. 這幅畫的構圖非常飾怪裝奇,給人一種不尋常的感覺。
1. 裝飾 2. 奇特 3. 繁瑣 4. 誇張 5. 符合實際 6. 簡潔大方
1. 招搖過市 2. 誇張異常 3. 不合常理 4. 炫耀
1. 簡約 2. 素雅 3. 筆直 4. 灰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