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失事,誤事。 唐 張鷟 《遊仙窟》:“五嫂曰:‘ 張郎 射長垛如何?’僕答曰:‘且得不闕事而已。’遂射之。” 唐 岑參 《寄左省杜拾遺》詩:“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宋 蘇轼 《論河北京東盜賊狀》:“若行此法,則鹽稅大虧,必緻闕事。”
(2).猶憾事。《雲笈七籤》卷一二○:“唯 清溪觀 無鐘多年,極是闕事。”
(3).無所事事。《新唐書·沉傳師傳》:“﹝ 沉 ﹞嘗擇邸吏 尹倫 ,遲魯不及事,官屬屢白易之, 傳師 曰:‘始吾出 長安 ,誡 倫 曰:“可闕事,不可多事。” 倫 如是足矣。’”
阙事(quē shì)是漢語中一個兼具曆史内涵與文學意蘊的古典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詞義解析 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阙事指“缺失或不完善之事”,引申為“未妥善處理的疏漏”。在古漢語語用中,“阙”通“缺”,故該詞常與政務、禮制等嚴肅語境關聯,例如《歸田錄》記載宋代官員奏議時稱“恐有阙事”,即強調公務執行的完整性。
二、用法演變
三、典型文學例證 歐陽修《歸田錄》記載:“翰林供奉草制尤慎,恐成阙事”,生動展現古代文官對公文嚴謹性的要求。白居易《議冊皇後表》更将“宮闱阙事”與國體安危相聯,凸顯該詞在古代政治話語中的特殊地位。
“阙事”是一個多義詞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失事/誤事
指事務處理中的失誤或疏漏。
例:唐代岑參《寄左省杜拾遺》中“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意為朝廷政務無疏漏,谏書自然稀少。
憾事
表示遺憾或未完成之事。
例:蘇轼《論河北京東盜賊狀》提到鹽稅政策若推行不當,“必緻闕事”,隱含對政策失誤的擔憂。
無所事事
形容空閑無事的狀态。
例:《新唐書·沉傳師傳》中“嘗擇邸吏尹倫,遲魯不及事,官屬屢白易之,答曰:‘始吾期倫,豈易阙事?’”,此處指不輕易更換無事可做的官員。
更多例句及曆史用法可查閱《遊仙窟》《寄左省杜拾遺》等古籍原文,或參考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黯晦消沉寶磬表識嘲慢稱功誦德出疆厝基膽大妄為燈夜點派頓斷發糕法蓮方上奉差風和日煗覆杯池敢言根力公班衙廣筵觀火歸窆漢貂汗漫懷執黃傘格晖光戛磨機辯舊績口累爛眼錢連年柳市花街卵覆鳥飛論劾露天開采眊眩甯處攀藤附葛披撥蒲苴啟詞切镂如出一口三箧失出順訪術施蘇耽擡炮拖鈎托咎窩巢五倉無價值鮮潔小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