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戰争止息,不再用兵。語出《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 華山 之陽,放牛于 桃林 之野,示天下弗服”。 孔穎達 疏:“此是戰時牛馬,故放之,示天下不復乘用。” 宋 曾慥 《高齋漫錄》:“ 周王 伐 商 ,一戎衣而天下大定。歸馬放牛,偃武修文,是識‘武’字者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劉駕》:“時國家復 河 湟 ,故地有歸馬放牛之象。”亦省作“ 歸馬 ”。 清 顧炎武 《複遲明府書》:“ 渭水 春耕,但見哀鴻之羽, 桃林 夜雪,未逢歸馬之時。”
“歸馬放牛”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該成語至今仍被引用,倡導和平發展的理念,提醒人們珍惜安定環境,重視生産與民生。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背景或例句,可參考《尚書》原文或相關曆史典籍。
歸馬放牛是一個成語,通常指代一個人經曆了一些艱難困苦後,回到家鄉或者回歸本位,并繼續從事原本的工作。各個部分的含義如下: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彳(走,3畫) - 馬(馬,3畫) - 攵(撞擊,4畫) - 牛(牛,4畫) - 彳(走,3畫) - 攵(撞擊,4畫)
來源: 《周易·歸妹卦》有一句“歸妹以娣,跛能履,征吉”。根據《史記·項羽本紀》的記載,在項羽敗走之後,他曾遭受艱難困苦,最終重獲自由。于是,歸馬放牛成了此情此景的象征。後來,這個詞逐漸引申為一個人經曆了困苦之後,重新回歸原位,繼續從事原本的工作。
繁體字: 歸馬放牛
古時候漢字寫法: 歸馬放牛
例句: - 經曆了一段艱難的求學歲月後,他毅然決定歸馬放牛,回到家鄉務農。 - 雖然經曆了失敗,但他并沒有放棄,而是歸馬放牛,繼續努力奮鬥。
組詞: - 歸心似箭 - 馬不停蹄 - 放牛歸馬
近義詞: - 重返原位 - 回到故鄉 - 重新從事
反義詞: - 遠離家鄉 - 辭去原職 - 放棄工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