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進名的意思、進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進名的解釋

特指将薦用或晉谒人員的姓名禀報皇帝。《舊唐書·韋貫之傳》:“同列以 張仲素 、 段文昌 進名為學士, 貫之 阻之,以行止未正,不宜在内庭。”《新唐書·選舉志下》:“又詔員外郎、禦史諸供奉官,皆進名敕授。” 宋 梅堯臣 《碧雲騢》:“ 遵 昨日閤門進名,已許上殿,今日班次至而止之,必有蒙蔽聖聰而為 梁適 者,請中官奏,臣不敢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進名是漢語古語詞,其核心含義指“向上級薦舉人才或呈報名冊”,具有明确的行政或禮儀程式色彩。以下從詞典角度分項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呈報姓名或名冊,特指向君主、上級機構推薦人才或提交官員名錄。

例證:

“凡吏部、兵部進名,皇帝親授官爵。” ——《漢語大詞典》

此義強調官方程式性,常見于古代職官制度中。


二、詞源與結構分析


三、權威辭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0卷,頁1236):

    “進名:呈報名冊;上報姓名。多指薦舉人才。”

  2. 《辭源》(修訂本,頁3067):

    “舊時謂向上級呈報升遷官吏之名冊。”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頁782):

    “指向朝廷薦舉人才并呈報名單。”


四、文獻用例佐證

  1. 《新唐書·選舉志》:

    “凡旨授官,悉由于尚書,文官屬吏部,武官屬兵部,謂之‘兩選’。尚書進名,上中書門下。”

    → 體現吏部/兵部向中樞機構提交任命名單的程式。

  2. 《唐會要·卷七十五》:

    “五品以上以名聞,送中書門下,進名制授。”

    → 印證“進名”與“制授”官職的關聯性。


五、同義詞辨析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第二版)
  2.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4. 《新唐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5. 《唐會要》(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因權威辭書無公開電子版鍊接,此處依學術規範标注紙質文獻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進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将薦用或晉谒人員的姓名禀報皇帝,主要用于官場或宮廷制度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詞義

2.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3.使用場景

4.現代關聯

“進名”是古代官僚體系中的專用術語,體現了君臣之間的信息傳遞與權力運作方式。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事件中的案例,可參考《舊唐書》《新唐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八達長攙攙綢缪帳扆淳鈞歹意颠頹惡勢力犯傷烽墩酚酞指示劑芙渠赓揚廣宵古代英雄的石像傀奇顧客盈門固體閡富歡奮話仙降衷踐山嬌翠焦暑饑僝金縷曲極品枯迳狼壺流風回雪籠蒙屢空明了木器墓文腦殘拿雲手蹑步僻靜阡綿清炖清觞绮疏權移馬鹿攘袂引領繞越叡鏡繩橛之戲身輕言微事不過三蔬菜蔬菲天燭團總支望子晚老子隈緌祥琴香帳邪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