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愛因斯坦粘度方程式英文解釋翻譯、愛因斯坦粘度方程式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機】 Einstein viscosity equation

分詞翻譯:

愛因斯坦的英語翻譯:

Einstein
【化】 einstein

粘度的英語翻譯:

【化】 dynamic viscosity; internal friction; treacliness; viscosity
【醫】 viscosity

方程式的英語翻譯:

equation
【化】 equation
【醫】 equation

專業解析

愛因斯坦粘度方程式(Einstein's Viscosity Equation)是描述懸浮液中剛性球形粒子對流體粘度影響的經典理論公式,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于1906年提出。該方程從流體動力學角度量化了稀溶液中分散相體積分數與溶液粘度的關系,其核心表達式為:

$$ eta_r = 1 + 2.5phi $$

其中:

關鍵理論與假設

  1. 適用條件

    方程僅適用于稀溶液($phi < 0.05$),粒子需滿足:

    • 剛性球形且遠大于溶劑分子;
    • 粒子間無相互作用(無聚集或碰撞);
    • 溶劑為牛頓流體。
  2. 物理意義

    系數2.5源于流體繞球體運動的斯托克斯方程推導,表示單個球形粒子對粘度的貢獻。公式表明粘度增加與粒子體積分數呈線性正相關,與粒子尺寸無關。

  3. 局限性拓展

    後續研究(如Batchelor, 1977)表明,更高濃度下需引入$phi$項修正: $$ eta_r = 1 + 2.5phi + kphi $$ 其中$k$為粒子相互作用系數(通常$k approx 6.2$)。

應用領域

權威參考文獻

  1. Einstein, A. (1906). Eine neue Bestimmung der Moleküldimensionen. Annalen der Physik, 19: 289–306. [原始論文]
  2. Bird, R.B., et al. (2007). Transport Phenomena (2nd ed.). Wiley. P. 782. [理論推導]
  3. Larson, R.G. (1999). The Structure and Rheology of Complex Fluid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應用拓展]

注:因未搜索到可驗證的線上資源,本文引用來源以經典學術文獻為主,建議通過學術數據庫(如Google Scholar)檢索标題獲取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愛因斯坦粘度方程式是描述稀釋懸浮液中剛性球形顆粒對體系粘度影響的經典公式,由愛因斯坦在1906年提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公式表達式

愛因斯坦粘度方程的核心形式為: $$ eta_{text{eff}} = eta_0 left(1 + 2.5phiright) $$ 其中:

該公式表明,懸浮液粘度隨顆粒體積分數的增加呈線性增長,系數2.5為球形顆粒的理論貢獻值。

2.推導條件與假設

公式的成立依賴于以下假設:

近年研究(如)進一步放寬了推導條件,不再要求顆粒間距嚴格大于某一阈值,而是通過控制顆粒重疊和鄰近數量來實現更普適的適用性。

3.實際應用與擴展

4.與其他愛因斯坦公式的區分

需注意,愛因斯坦粘度方程(流體力學)與著名的質能方程$E=mc$(狹義相對論)屬于不同領域的理論,後者描述質量與能量的等價性。

若需進一步了解公式的數學推導或電粘效應機制,可參考流體力學教材或膠體化學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巴登霍伊厄氏手術搬開超分子結構傳真檢認存儲錯誤報表電焊機電流燒傷刮痕管道阻力管理慣例含鋅的磺胺苯沙明荟萃脊髓外周的臼齒的給養局部數據庫管理系統扣押權信老視者連續開工期限氣管袋柔和三脈紫菀掃描放大器審計步驟實施法律的睡菜苷挽歌妄想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