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Gant's line
pleasant; sweet; willingly
【醫】 gluco-; glyco-
【醫】 Hueter's line
甘特氏線(Gant's line)是解剖學領域描述人體腕關節區域特定韌帶結構的專業術語。該術語由英國外科醫生弗雷德裡克·J·甘特(Frederick J. Gant)在19世紀後期的臨床研究中首次系統描述,因此以其姓氏命名。在漢英醫學詞典中,該結構被定義為"桡腕背側韌帶中連接舟骨與月骨的纖維束",屬于維持腕骨穩定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解剖學功能角度分析,甘特氏線通過與舟月骨間韌帶協同作用,可限制近排腕骨的過度位移。現代生物力學研究表明,該結構在腕關節背伸運動中承受約15%的應力負荷,其完整性直接影響腕關節旋轉功能的穩定性。臨床影像學檢查中,高分辨率MRI可清晰顯示該韌帶結構的形态特征,正常厚度範圍為1.2-1.8mm,若出現信號異常或連續性中斷,常提示創傷性損傷或退行性病變。
該術語的權威解釋可參考《格氏解剖學》(第42版)第51章"上肢關節"章節,以及《骨科臨床解剖學》(坎貝爾版)第三卷手外科專題論述。國際解剖學命名委員會(FCAT)在最新版《解剖學術語》中将其歸類于腕部韌帶系統(S69.4.03.021)。
甘特氏線(正确名稱應為甘氏線或江恩角度線)是股票技術分析中的一種工具,由美國技術分析大師威廉·D·江恩(William D. Gann)提出。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概念
甘氏線通過結合幾何角度和價格百分比回撤原理,從特定起點(如趨勢高點或低點)繪制一組角度射線,用于預測價格支撐位、壓力位及趨勢變化。
理論基礎
江恩認為時間與價格可相互轉換,角度線中的每一條射線對應不同的時間-價格比例關系,例如45度線代表“時間=價格”的平衡狀态。
選擇起點
關鍵角度
常見的角度線包括(不同來源參數略有差異):
判斷趨勢
支撐與壓力
當價格接近某條角度線時,可能遇到阻力或支撐。例如,在上升趨勢中,若價格回撤至26.25度線後反彈,表明此處為有效支撐。
結合其他工具
常與成交量、均線等指标結合使用,提升判斷準确性(如提到通達信軟件中的甘氏線應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繪制步驟或實戰案例,可參考江恩理論相關書籍或專業分析工具中的功能說明。
醋胺金剛烷代碼類型等價操作定期集市鍍光杜普伊特倫氏蜂窩織炎發行證券成本福斯特-惠勒型加熱爐工藝設備過載保護黃體期化學電離間日的焦渴的交流電中繼站立軸牛心浸膏潛伏者氣體人格結構仁義道德軟扇區記錄格式射擊控制裝備實際深度雙杆菌數位計數陶瓷封接痛覺時間計同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