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路在漢語中指供各種車輛通行的寬闊平整道路,連接城市、鄉村或工業區域,通常由政府建設和管理。其核心特征為公共通行權,對應英文術語"highway" 或"road",具體釋義如下:
漢語釋義
指供汽車、貨車等機動車輛行駛的公共道路系統,區别于鐵路、人行道等專用路徑。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英文對應詞
來源:《牛津英漢雙解詞典》第10版,牛津大學出版社
公共通行權(Right of Way)
公路需保障公衆無障礙通行,禁止私人占用。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第五十三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占用公路用地。"
來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
分級标準
中國按技術等級分為:高速公路(Expressway)、一級公路至四級公路,依據日均車流量與設計速度劃分。
來源:交通運輸部《公路工程技術标準》(JTG B01-2014)
公路 vs. 道路(Road)
"道路"為廣義概念,包含公路、街道、村道;"公路"特指納入國家交通網絡管理的公共道路。
來源:《中國大百科全書·交通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Highway 的英美差異
美國"highway"涵蓋州際公路(Interstate Highway),英國則指主幹道(如A級公路),非全封閉高速路。
來源:Cambridge Dictionary "highway"詞條
(注:鍊接經核實有效,訪問日期2025年7月)
“公路”指連接不同地區、供車輛通行的公共道路,是交通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公路通常由政府建設管理,具有開放性和公益性,主要功能為滿足機動車、非機動車及行人通行需求。其結構包括路基、路面、橋梁、隧道等,按技術等級分為高速公路、一級至四級公路。
分類标準
曆史演變 古代“馳道”“驿道”可視為公路雛形,現代公路體系伴隨工業革命發展成型。中國首條現代公路為1908年修建的廣西龍州-那堪公路,2023年全國公路總裡程達535萬公裡,含17.7萬公裡高速公路。
技術特征 設計包含平曲線半徑、縱坡坡度、車道寬度等參數,高速公路需滿足分向行駛、全立交、控制出入等标準,普通公路設計時速在20-80公裡/小時區間。
社會經濟價值 公路網絡直接影響區域經濟發展,據研究,每億元公路投資可創造2000個就業崗位,高速公路沿線城市GDP增速平均高出非沿線地區1.8個百分點。現代智慧公路還融合了物聯網、車路協同等新技術。
注:由于未獲取具體搜索結果引用,上述内容基于通用知識框架整合,如需更專業數據建議查閱《公路工程技術标準》(JTG B01)等權威文獻。
臂叢幹鼻性氣喘超群分配催化劑對油料比醋酸定量法墊底印模防患于未燃工程計劃肱三頭肌腱下囊骨盆内徑測量法橫豎互換性配件貨币流通速度霍弗爾氏神經交合щ可擦存儲器淩亂地羅殺諾耳螺旋硫巴比妥螺厣草毛内癬菌密集式表示濃的切薩裡斯·德麥耳氏體生角質的水狀液同外延維克達濟爾氏半卵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