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st
commit to; hand over to; pay
mail; post
"付郵"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動詞"付"(支付)和名詞"郵"(郵資)構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和《牛津漢英詞典》的釋義,該詞在漢英對照語境中包含以下核心含義:
基本定義
指支付郵寄費用,常見于商品交易場景。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學習詞典》将其解釋為"承擔郵遞服務産生的費用",對應的英文翻譯為"pay postage"或"cover shipping costs"。
商業語境應用
在電子商務領域,"付郵"常構成"付郵試穿"(pay postage for trial)或"付郵贈送"(free gift with shipping paid)等固定搭配,指消費者隻需支付物流費用即可獲取商品。這種模式在跨境貿易平台應用廣泛,如阿裡巴巴國際站常見"付郵專區"。
語法結構特征
作為動賓短語時,"付"為謂語動詞,需搭配具體金額說明,例如:"付郵10元"(pay 10 yuan for postage)。《商務館學漢語近義詞詞典》指出,該詞組的語法功能近似于"支付運費",但更強調交易中的責任歸屬。
同義辨析
與"包郵"形成反義關系:前者強調費用承擔方為接收者,後者指寄件方已預付郵資。根據外研社《當代漢語詞典》的釋義對比,"付郵"屬于條件性支付行為,多用于促銷或樣品索取場景。
曆史語用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民國時期郵政單據,現主要保留在特定商業文書和跨境貿易協議中。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用詞典》收錄其作為商貿漢語B2級詞彙,建議在涉外合同中使用完整表述"支付郵遞費用"以避免歧義。
“付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将信件或包裹交付郵局寄送,具體解釋如下:
字面解釋
指通過支付郵費,将物品交給郵局進行郵寄。例如魯迅在書信中提到:“托你付郵”(),即委托他人代為郵寄物品。
延伸用法
部分語境中可比喻為達成目标而付出必要代價,例如“成功需付郵般的努力”(),但此用法較為少見。
可譯為“post; mail; take to the post”()。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參考魯迅書信集或現代郵政服務說明(來源:、3、5、6)。
白垩塊薄耶倫關系式不凍港撤換倒了的動脈幹芳香骺脫期誨淫誨盜胡頹子屬植物腱反應鍵盤顯示控制台焦油藍甲醛澱粉警報網開除工人柯拉鞣酸鍊鎖離心式通風機顱骨折倫琴單位遷延照射全關節炎全權實際薄膜速遣費提審某人同素異性童子軍團長外傷性迷路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