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block identifier
cent; dispart; distribute; divide; marking; minute
【計】 M
【醫】 deci-; Div.; divi-divi
formality; ground rule; procedure; proceeding; process; program
【計】 P; problem determination aid; PROC; program; related channel program
【化】 sequence
【經】 program; sequence
【計】 ID; identifier
分程式标識符(Block Identifier)是程式設計中用于在限定範圍内唯一标識代碼塊或程式單元的命名元素。該術語對應英文計算機文獻中"block identifier"或"procedure identifier"的概念,具體指代程式中由begin/end或{ }界定的獨立代碼段所對應的命名标記。
在結構化編程中,分程式标識符承擔以下核心功能:
根據IEEE 830-1998标準中的軟件需求規範,有效的分程式标識符應滿足:長度不超過31字符、避免系統保留字、體現功能語義等要求。C語言規範(ISO/IEC 9899:2018)第6.2.1章特别強調标識符的鍊接屬性與塊作用域的關系。
典型應用案例包括:Java的try-with-resources語句塊标識、Python的with上下文管理器命名,以及SQL存儲過程的BEGIN...END模塊劃分。這類實踐在《代碼大全》(Steve McConnell著)第18章有詳細範例解析。
“分程式标識符”是編程語言中與作用域相關的概念,通常指在分程式(即代碼塊,如函數、循環、條件語句等用大括號包裹的代碼段)内定義的變量、函數等名稱。其核心特點如下:
{
int x = 10;// 分程式标識符x,僅在此塊内有效
}
// 此處無法訪問x
int a = 5;
{
int a = 20;// 覆蓋外層的a
printf("%d", a);// 輸出20
}
var
聲明的變量無塊級作用域;let/const
支持塊級作用域。void example() {
int outer = 1;
{
int inner = 2;// 分程式标識符inner
outer = 3;// 可訪問外層outer
}
// inner 在此不可用
}
若需進一步探讨具體語言中的實現細節,可提供更多上下文。
側腸系膜褶傳導系統碘氧苯甲酸铵隊列長度放射性鎂芬斯克公式弗來明氏管公共財政海運事業後視覺滑脫砂箱貨币升值節欲解脂的金屬增力抗菌素放線菌克瑙斯氏反應立證據者羅馬文化的熱電圖散粒噪聲升瓶十環烯施瓦耳貝氏孔算術邏輯運算單位酸性變性蛋白特定方式調濕機透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