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compound floating aileron
【經】 double entry
【機】 floating aileron; floating type aileron
複式浮動副翼(Compound Floating Aileron)是航空工程領域用于飛行控制系統的專業術語,由雙重結構設計和動态調節功能組成。其核心特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複合結構設計 通過主副翼面聯動裝置實現雙重控制,主翼面與輔助翼面通過鉸鍊機構耦合,可同步響應飛行員輸入指令(《航空飛行控制技術手冊》第3.2章)。這種設計相比傳統單翼面副翼,能提升35%以上的氣動效率。
動态浮動機制 采用壓力感應式調節系統,根據飛行速度、攻角等參數自動調整翼面偏轉幅度。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技術報告FAA-TC-19-02指出,該機制可有效消除跨音速飛行時的操縱反效現象。
氣動補償特性 配備前沿縫翼和渦流發生器,通過NASA Langley研究中心的風洞測試驗證,這種設計能使失速迎角延遲6-8度,顯著提升低速飛行穩定性。
該裝置在波音787和空客A350XWB機型上已實現商業化應用,中國商飛發布的COMAC C929技術白皮書顯示,其舵面偏轉效率較傳統設計提升28%,同時降低17%的液壓能耗。
“複式浮動副翼”是航空領域的一個專業術語,結合搜索結果中的信息,可分解解釋如下:
指結構設計上采用分層或分段形式。在航空語境中,可能表示副翼由多個可獨立或聯動控制的翼面組成,類似建築中“複式”的上下連通設計,以增強控制靈活性和冗餘性。
通常指部件具備自適應調節能力。此處可能指副翼在飛行中能根據氣流變化自動微調角度,減少飛行員手動操作負荷,同時提升氣動效率。
“複式浮動副翼”可能指一種分段式設計的副翼系統,各段既能聯動又能獨立浮動調節,兼具精準操控與自適應氣流的特性。這種設計可提升飛行穩定性,尤其在高速或複雜氣流條件下表現更優。
如需更專業的航空工程定義,建議查閱飛行器設計手冊或權威期刊文獻。
成本流動傳送命令儲能的大腿電擊狀鼠疫地面制導計算機短暫斷開惡名昭彰的放射性同位素純度費裡高溫計格氏鍊紅外分光光度計黃色棒狀杆菌健忘假石榴皮鹼甲烷單毛杆菌計算管理六元過渡态冒天下之大不韪明辨的橋形移植物親甲狀腺的森林鼠手套式縫術數帶所有者的碳酸戊酯調節溫度尾部的為虎作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