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pestis siderans; siderating plague
電擊狀鼠疫(英文:Fulminant Plague)是鼠疫的暴發型臨床表現,屬于烈性傳染病範疇。該術語源于中醫古籍對急性傳染病的形象描述,"電擊狀"比喻病情進展迅猛如電流貫穿,在英語醫學文獻中對應"fulminant"(暴發、急速)的病理特征。
從西醫病理學角度,電擊狀鼠疫多指原發性敗血型鼠疫(Primary Septicemic Plague)。患者感染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後,病原體通過淋巴系統迅速進入血液,引發全身性感染中毒症狀,病程可在24-48小時内導緻多器官衰竭。世界衛生組織疫情報告顯示,未經治療的敗血型鼠疫死亡率接近100%。
《溫病條辨》記載的"電擊疠"病症與現代醫學描述高度吻合:"其症初起憎寒壯熱,旋即神昏谵語,斑疹紫黑,脈象疾數",對應現代臨床特征包括突發高熱(>39.5℃)、意識障礙、皮下出血及感染性休克等。美國疾控中心(CDC)将此類臨床表現列為鼠疫最危重類型,強調早期識别對預後的決定性作用。
需注意該術語屬于專業醫學用語,在通用漢英詞典中通常歸類為"plague"的下位詞項。《新世紀漢英大詞典》将其标注為"fulminant plague (acute septicemic form)",突顯其病理特征的急驟性和系統性。
關于“電擊狀鼠疫”這一表述,目前權威醫學資料中并未将其列為鼠疫的正式分類或術語。但結合鼠疫的臨床表現和您的描述,推測可能指向以下兩類特殊鼠疫類型或症狀特征:
1. 敗血型鼠疫(最接近“電擊狀”特征)
2. 暴發性肺鼠疫
需注意:
若發現疑似症狀(如接觸鼠類後突發高熱、淋巴結腫痛等),需立即隔離并報告疾控部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