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是指具有不穩定原子核的化學元素同位素,其原子核會通過釋放α粒子、β粒子或γ射線等方式發生衰變,最終轉化為更穩定的核素形态。這一概念由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定義為“具有确定質子數、質量數和核能态的不穩定原子核”。
衰變特性:放射性核素的衰變遵循指數規律,可用公式表達為: $$ N(t) = N0 e^{-lambda t} $$ 其中$N(t)$為剩餘原子數,$lambda$為衰變常數,$t$為時間。半衰期($T{1/2}$)與衰變常數的關系為$T_{1/2} = ln 2/lambda$。
同位素區分: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中,僅具備放射性的類型被定義為放射性核素。例如碳-12(穩定)與碳-14(放射性)屬于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發布的《放射性物質安全标準》要求對放射性核素實施分級管控,依據半衰期和輻射類型制定運輸、儲存及處置規範。美國環保局(EPA)針對飲用水中氡-222等核素設定了0.11貝可/升的限值标準。
放射性核素是指原子核不穩定、能自發釋放射線并發生衰變的核素,其核心特征在于通過放射性衰變轉變為其他核素或能量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放射性核素(也稱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因能量狀态不穩定,會自發釋放α射線、β射線、γ射線等帶電粒子或電磁輻射,最終轉變為另一種核素或達到穩定狀态。例如,鈾-238衰變後形成钍-234,碳-14衰變為氮-14。
衰變類型
根據釋放的射線不同,衰變分為:
半衰期
指放射性核素衰變至原始數量一半所需時間,範圍極廣(從$10^{15}$年到$10^{-12}$秒)。
放射性核素廣泛應用于:
注:以上内容綜合了生态環境部門、核電機構及科研資料,如需完整信息可參考相關網頁來源。
巴旦杏産尺寸簡圖傳真機德木瓦弗氏公式等壓的電樞鐵心第一跖骨縮短防護時間反射興奮岡下窩果郎波夫氏征回波振幅貨物集裝箱抗瘧的可編程式電源可擴展性朗格氏腋弓兩性電解質連接查尋媒鉛丹爐掃描輸出十碳異羟肟酸受計算量限制的衰變熱同根的外傷後性格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