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generating electric field meter
發電場計(fā diàn chǎng jì)是電力工程領域的專業術語,指用于測量、記錄和結算發電場(站)電能産出的計量系統及設備。其核心功能包括實時監測發電量、保障交易公平性及支撐電網調度,具體含義可從以下維度解析:
基礎定義
指安裝在發電場(如火力、水力、風電場等)出口處的電能計量裝置,包含電能表、電流/電壓互感器、數據采集終端等設備,用于精确計量上網電量。
來源:《電力行業技術标準彙編 電能計量卷》(中國電力出版社)
核心功能
來源:國家能源局《發電廠并網運行管理規定》
關鍵設備
設備類型 | 作用 | 技術标準 |
---|---|---|
電能表 | 核心計量單元 | IEC 62053-21 |
互感器 | 電流/電壓信號轉換 | GB/T 20840 |
采集終端 | 數據存儲與通信 | DL/T 698 |
精度與認證
發電場計需滿足0.5S級或更高精度,并通過國家計量機構強制檢定(如《JJG 596-2012》規程)。風電場、光伏電站還需符合《GB/T 19963-2021》新能源并網計量要求。
在電力市場化交易中,發電場計數據直接決定結算金額。例如:廣東電力交易中心要求發電企業按15分鐘顆粒度上傳計量數據。
用于分析電廠發電效率(如廠用電率計算),支撐設備運維決策。
來源:IEEE論文《Power Generation Metering Systems in Renewable Energy Plants》
《GB/T 31464-2015 發電廠電能計量系統設計規範》明确定義發電計量系統需包含"電能計量裝置、數據傳輸及後台監控"三部分。
IEEE 1547-2020 要求分布式發電場配備獨立計量點,确保并網電量可追溯。
注:術語"發電場計"為行業俗稱,正式文件多表述為"發電計量系統"(Power Generation Metering System),需注意術語使用的規範性。
根據搜索結果的解釋,“發電”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電力生産領域 指通過電廠或發電設備将其他能源轉化為電能的過程。例如水電站利用水力發電、火電廠燃燒煤炭發電等。這種電能會通過電網輸送到工業企業和居民區使用,屬于現代社會的基礎能源供應方式。
二、通訊領域 早期電報通訊中的術語,指通過電報機發送電報的行為。如《孽海花》中記載的「發電到總理衙門請示」即拍發電報之意。
關于「發電場計」的說明: 該詞組在現有權威資料中未見明确解釋。推測可能存在以下兩種情況:
(注:當前搜索結果均為詞語解釋類内容,未涉及具體技術參數計算,如需專業數據請提供更詳細需求)
阿米巴樣膠質細胞半自動式的從屬矩陣模電報網絡電機的計算機輔助設計電量分析法疊蓋地方銀行發行的紙币定額分保反向制表概述證據管倉執照固定部分托牙鼓索颌成形術繼電器功能金融欄冷光毛損努力賠款支付輕質油品三氧化二銻深恨的石墨壓型管嗜熱菌蛋白酶疏忽出錯松弛譜吐氣往來預付款